三部意義非凡的獻禮片,吸引了行業眾多的導演報名參加,除了大導演之外,基本上都非常愿意參與這樣的電影,和一大群演員都愿意參演《建國大業》一樣。
在國內,任何行業都離不開官方,更別說電影行業,有時候一句話就可以決定一部電影的生死。
更別說,光電旗下的中影,握有全國前十院線的一半,沒有任何一個導演,會不想和光電叫好。
《建軍大業》這種電影,前兩部《建國大業》和《建黨偉業》被罵的那么慘,這第三部照樣劉韋強欣然領命。
說是招安也好,還是討好也罷,反正討好一個能決定你命運的對象,沒有人會拒絕。
不過,這次三部電影都交給了李謙承制,其他包括中影在內的十多家投資方在發布會都沒有露面,完全是由李謙負責,倒是讓業內人士酸的不行。
這三部電影,當然不可能李謙一家來做,還有十多家國企和私企參與,李謙也就占了15%的投資份額。
算下來,忙上忙下,拿這么點,有點白打工的意思。
可是,承制如此重大意義的獻禮片,其中的意義就比這15%的收益強多了。
各大公司可是酸的不行,尤其是華陽和伯納。
伯納以往和中影的關系是最密切的,畢竟于東是韓三坪的老下屬,《建軍大業》伯納就是第二大投資方。
可韓三坪退休了,于東在中影關系也隨著賴培康的上任,沒有那么牢固了。
至于華陽傳媒,黃家兄弟自然也是酸的很,這就是牌面啊,這么大的事,他們事先一點都不知情。
不過,不管外界怎么說,三部獻禮片14位導演的位置,已經引起了行業的關注。
......
賦閑在家的張一謀前幾天就收到了上面的消息,來抓他的壯丁,跑也跑不掉。
“哎!”
張一謀正煩著呢,《長城》正在進行最后的后期制作,但是他基本上被排除在了后期團隊中,只能看著,提意見,但是無法決定電影的后期制作。
自己拍的電影,不能決定最終呈現在大銀幕上的樣子,他都不知道忙了這么久,這部《長城》能不能算作自己的作品。
這又被光電指名道姓,來拍主旋律電影,心里越發的煩躁。
不過,張一謀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拒絕。
好在,這一部電影外加13和單元,自己可以任選。
拿著這十三個項目的資料,張一謀也是反復權衡。
反復翻看,最終定格在了那個趴在戰壕里瞄準前方,面容倔強的年輕人身上。
.....
同樣,被拉壯丁的還有程凱哥,雖然對頭上的總導演是個年輕人有些不太高興,但還是沒法拒絕光電。
面臨著選擇的程凱哥,也只能從中挑了一個自己相對還比較喜歡的題材。
而其他想要參與的導演,就沒那么大面子可以自己挑選了,都得經過籌備委員會的“面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