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檔《好聲音》的影響有限,不論影響力和品牌價值,《超女》都能吊打之。
陳伍的目的,應該就是創造出兩檔能夠媲美《超女》的節目,也只有達到當年超女時期的影響力,選出來的藝人,才能有資格去完成陳伍的想法。
哪怕只有當年超女一半的火爆程度,也足夠了。
雖然當年那批超女、快男們沒拍過什么電影,畢竟拍電影賺的少,他們的粉絲都很年輕,不是主流觀影人群。
可現在不一樣了,拍電影的收益上限比電視劇、代言、演唱會高多了,而且觀影群里越來越年輕化。
李謙也真是佩服陳伍的想法,不愧是資本家,各方面都考慮的很完善了。
按陳伍說的,選秀節目三年一次,即便選秀明星的保質期再短,也差不多能保證三年的巔峰期。
三年一過,粉絲們隨著年紀的增長、經濟原因、不再盲目追星消費等等因素,或者他們喜新厭舊了,又推出另一批。
就跟割韭菜一樣,三年時間,十二三歲的小女生都十五六歲了,到了可以收割的時候。
一茬接一茬,粉絲就是韭菜,只要不斷有小孩子長大,就不會斷,這三年一批的偶像明星就是陳伍手中的鐮刀。
三年的周期,也就意味著影視劇的制作周期將被繼續壓縮,要不然你在偶像明星正紅的時候拍個片子,結果一拍拍兩年,兩年后這個偶像明星就不紅了,市場上已經換了下一批偶像明星,那就完了。
主要把錢放在營銷和造星上,又壓縮周期,影視劇的質量必定會持續走低。
當然,這是建立在選秀明星能夠撐起一部電影的票房,在四大網上購票控評,粉絲+營銷的作用下能夠騙到錢的前提。
“陳總這個想法很瘋狂,是對行業的顛覆啊。”
雖然李謙很想給陳伍來一腳,不過不得不佩服他的商業嗅覺,真要能成功的話,在沒有光電下場的情況下,那差不多能自己創造一個“電影圈”。
“想法雖好,可是也需要李導的支持啊。”
陳伍倒是謙虛了起來,笑道,“其實還有一個問題,長此以往,恐怕觀眾不是那么好忽悠的,也需要偶爾出一些精品電影,讓觀眾不對偶像明星徹底失望。
縱觀現在的電影行業,李導和你旗下的導演們就是國內的半壁江山,尤其是既有票房又有口碑的電影,也只有李導你們才能拍出來了。”
“陳董過譽了。”
李謙聽明白了,是想借他們的電影,迅速打開偶像明星的電影之路。
見李謙隱隱有些動心,陳伍想了想,也向李謙透露了一個更加瘋狂的想法。
“我還有一個想法,不知道李謙有沒有興趣聽聽?”
還沒完?
李謙驚了,難不成還有比這更瘋狂的想法。
喝了口茶壓壓驚,李謙做了個請的手勢。
“愿聞其詳。”
“其實在我之前的計劃里,還缺少了至關重要的一環,除了自帶流量的演員和大IP、宣傳營銷、控評、電影票銷售之外,缺了一個最后的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