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暑期檔的開端,只有《流浪地球》一部電影上映,之前劇組的一個月路演和小范圍的點映,已經傳出了口碑。
今天正式上映,無數觀眾的評價和之前點映時一樣,大眾再也沒有了顧慮。
幫隨著網上無數的贊譽,從傍晚開始,票房也開始了瘋狂地上漲。
到了晚上九點多,基本上票房都穩定了,《流浪地球》的首日票房也來到了驚人的3.7億!
第二天星期五,單日毫無疑問地破了4億,拿到了4.3億。
第三天星期六,第一個工作日,單日票房也創造了春節檔之外的新紀錄。
單日破五億!
在此之前,只有《捉妖記2》在春節檔大年初一,拿過比這高的票房。
星期天,本身票房已經到了極限了之前首日也有六億的《復仇者聯盟4》那是一個系列積累的觀眾,再加上最后一部,還有動輒上百甚至上千的天價票。
票房稍稍下滑了兩千萬,第四天拿到了4.8億。
首周末四天,總票房一個足夠的嚇人的數字,即便《流浪地球》的制作成本也足足有五個億。
票房大爆,口碑也爆了,而且還是國產科幻,就意義上來說,絕對不比掀起影視行業愛國熱潮的《戰狼2》,以及振興國漫的《哪吒》。
各大黨媒、官媒,也不吝版面,瘋狂地報道者《流浪地球》。
不是網絡新聞,珍貴無比的紙質新聞版面,也給《流浪地球》留出了足夠的版面。
“《流浪地球》中體現的華國式親情觀念、英雄情懷、奉獻精神、故土情結和國際合作理念,電影不再是超級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類共同改變自己的命運。
這樣的理念,是對好萊塢科幻電影敘事套路的突破,將華國獨特的思想和價值觀念融入對人類未來的暢想與探討,拓展了人類憧憬美好未來的視野。
—《人民日報》
這個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官媒,從國產電影對幾乎被好萊塢代表了的科幻類型電影做出突破來分析電影本身。
確實,郭凡從籌備的時候,就準備做一部充滿華國特色的科幻片。從內核、劇情上,都是如此,連最表面的特效,也都是走蘇聯工業美學風格,而不是好萊塢美學。
“《流浪地球》劇情中的種種反套路設置,是對于末世危機面前人類命運共同體更為科學合理的設想,并做出了華國特色,山擋路了移走,海成災了填掉,天破了補起來,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女媧補天。
這些融于華國人血脈中與天地抗爭的豪情,與面對末世爭生機、尋希望的電影主題異常合拍,影片凸顯不懼犧牲的集體主義精神的飽和式救援。
首先在于它掐中了觀眾痛點,成為國產科幻電影攀登世界先進水平的重要標志,滿足了國內觀眾對國產科幻大片多年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影片具有華國特色,是富有華國氣質的獨特創新。”
—《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