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拍了西班牙斗牛的戲份,怎么能不出現很多人看斗牛比賽都期待的那一幕呢。
沒有錯,一頭斗牛又一次從天而降,向這三個人飛奔而來,一個猛力的沖刺,殺手因為被牛角刺中直接領盒飯,而兩位男主此刻躺在地上也是沒了知覺。
最終這頭牛原地徘徊了一下,看了看地上的三個人,這一刻這位終極boss的眼神里仿佛在說: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這種干掉反派的方法,在港片里也算是另類了,估計沒人會說港片全是一樣的套路。
雖然有點扯淡,不過場面還是挺好,挺刺激的,總票房也比第一部強點,拿了近七億。
隔了一周,張加輝還有一部《沉默的證人》上映,港片確實來來回回就這些人。
古添樂就是最常出現的面孔,今年好像都有四五部電影上映,勞模的稱呼是摘不掉了。
八月份的暑期檔后半段,有點熱度的片子就這兩部,以及《鬼吹燈2》了。
大賣電影的續集,也和第一部一樣大賣,票房接近三十億。
近三十億票房,在國產電影里也算是排的上號了。
不過,題材的限制還是明顯,這種題材女性觀眾不會特別敢興趣。
什么題材,決定了上限,《戰狼2》的女性觀眾不少,而且把35歲以上的中年觀眾拉近了電影院,《哪吒》光是春節檔的小孩子就足夠了,一個小孩意味著還有一對父母,甚至一家人。
更別說哪吒和敖丙的CP,女觀眾絲毫不少。
《流浪地球》是科幻,還是國內第一部,二刷三刷的人不少。
《鬼吹燈2》雖然特效依然精彩,劇情在商業大片中也算優秀,還是大IP,又有第一部的基本,可是并不能沖突題材的限制。
三十億對于其他電影已經是可望而不可及了,可是對第一部就大賣近二十億的《鬼吹燈》來說,接近三十億的票房,和第一部沒多大區別。
中間隔的這幾年,大盤的漲幅都和票房漲幅一樣,也就說第二部的票房只是趕上了“票房膨脹”的速度。
這么多年,國內的電影市場其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以往特效大片,是吸引觀眾的利器,可是現在,經過無數好萊塢大片的洗禮,觀眾的眼界已經不同以往了。
再加上觀眾進一步下沉的結果,越能貼近觀眾內心,引起共鳴的電影,才更容易成為爆款。
《鬼吹燈2》這樣國內頂尖的商業大制作,也只能拿到接近三十億票房,雖然也有檔期的原因,換成七月初的,起碼能多四五億,可是也到頂了。
女性觀眾比例甚至只有33%,《流浪地球》上映第一天的女性觀眾占比只有40%出頭,到下畫時已經接近50%了。
而且,在三大購票平臺上面,《流浪地球》打低分的觀眾里,女性觀眾只占19%。
按照一般的認知,這種科幻片理工男會更喜歡,女觀眾不會感冒。
可是現實卻完全想法,看電影的女觀眾多,滿意給好評的也是女觀眾多。
反而是,男性觀眾給差評的比例遠遠超過女性觀眾。
春節檔的《哪吒》,女性觀眾的比例更高,甚至接近60%。
《鬼吹燈2》女性觀眾占比只有33%,低的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