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不但是灌溉的水源,劉梁村大多數百姓吃用的水也來自這條小河,到了枯季,以及北邊孫嶺村的堵河,連吃用的水都困難,有的村民便跑到劉家的池塘擔水回家。劉家也不責怪,離村子還有些遠的,能擔多少,能擔的都是吃的水,若是阻攔也太陰狠。
劉梁村風景不錯,有山有谷地,空氣遠勝于城里,在這個沒有工業污染的世界,真能用清甜來形容,但真來到這里生存,滋味才叫酸爽。
村民吃用水困難,劉家吃用水也困難,劉昌郝父親結婚前,劉昌郝祖母狠下心,除了建了兩棟宅子外,又從山外面請來打井的人,打了兩口深井。
在這里打井是很困難的,首先必須得深,其次是沙性土,不是砂性土,比砂性土更細更疏松,井壁容易癱塌,必須得砌上厚實的青磚,本身的地勢也不能太高。劉家將井打好后,劉梁村許多村民想仿效,不過面對著一些先天性的條件以及高昂的成本,基本上都退縮了,始至今日,村子里不過打了六口井。
在這種深井打水需要一定技巧的,劉昌郝放下水桶,又用轆轤搖上來,發現才打上來小半桶水。
劉昌郝不好意思地摸了一下自己的腦袋。
慢慢學吧。
水缸里的水倒滿了,劉母也洗好了碗筷,劉昌郝這才回房間。他從床下面箱子里拿出一樣東西,之所以要田地,正是因為這樣東西,那就是手機。
滿格電!
劉昌郝查看手機里的資料。
他在原來的家中排行老三,上面還有兩個姐姐,老爸一心想傳宗接代,結果夫妻兩臨近四十歲將他偷偷生下來。罰款了,隨后載培他上學,上大學。兩個姐姐說爸媽偏心,確實是偏心,劉昌郝心里面慚愧,畢業后一有機會便輔導三個侄子侄女,大姐兩個孩子,大的是女兒,小的是兒子,二姐一個孩子,是兒子。
出事前,在他輔導下,大侄女上了大學,還是985,兩個侄子也上了市重點中學。
為此,他用手機下載了大量學習資料或有關學習方面的資料。
此外還有一個很交好的朋友,兩人一起上中學,一起上大學,一起進一家單位上班。然后這個朋友讀種田讀得走火入魔,正好國家開始推出一些福利政策,于是跑到深山老林里承包了一大片荒山。
歸,真去種田,各種的辛苦,各種的麻煩,那里信號又不好,無法上網,打電話都斷斷續續的,于是委托劉昌郝買一些資料書,或用手機下載大量資料傳到他電子信箱里。
他這個種田也不是種莊稼,種了許多經濟作物,主要就是花木與瓜果蔬菜,劉昌郝還去玩過好幾回,大約因為這個原因,黑貓大人才讓他去搞什么一品富貴。
這些資料占據了他手機近半內存,然而他是懶人用手機,一不玩游戲,二很少看視屏,資料一直保存在他手機里沒有刪除。有的資料沒有用,但有許多資料說不定就會有大用場。
下半月了,繁星點點,月亮未起,劉昌郝在看手機的資料,謝四娘坐在院子里發呆,這個租子該怎么辦?不減,孤兒寡母的爭不過,一減,那等于主動壞了規矩,以后有的是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