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
劉昌郝讓他們坐下,然后看著五人,三名婦女皆三十幾歲,人家女紅活好,在京城照樣能過上溫飽的日子,從衣著便能看出來,故盡管劉昌郝開始有了不小的名氣,也不得不出了一個高價錢,才將她們請過來。
還有徐氏夫婦,這對夫婦長相皆生得好,特別是俞三娘,未說便笑,不由使得劉昌郝想到劉昌隆的妻子靳娘子,應當性格不錯。
喝了一會茶,劉昌郝將他們帶上山灘。
正在蓋未來的書舍,規模不小,不僅有學堂,還有宿舍,以及未來學究所住的宅子,一共八棟宅子,劉昌郝計劃里,明年會聘請八個學究,這個棟宅子現在全部蓋好了,徐氏夫婦他們先安排住在這里。不算簡陋,而且時間也不長,不過一個半月,頂多兩個月時間,天氣上也剛剛好,不冷不熱之時。
五人看了也滿意,至于吃的更簡單,反正這段時間皆是大鍋飯,大不了再給他們開一些小灶。
“什么時候開始?”
“明天或后天朱三郎與林三郎去買彩帛,徐四郎,你們也懂,麻煩一道回京城。”
“無妨。”
“且今天你們就要商議買何種彩帛。”
“行。”
主要是做棉膽,以及被罩、襖褲罩,棉膽無所謂,正式的絹便已算是奢侈,主要還是外罩,但彩帛有很多種,也不是越貴越好,有的必須與棉被般配,有的必須與襖褲大衣般配,但對這個劉昌郝是外行漢,只能等徐氏他們人到了,才能決定與安排。
這些都是說好的。
劉昌郝又說:“朝廷可能派人過來,也要等他們。”
棉花果子開始正式綻開了,不但徐氏夫婦他們,即便村里人也懂得其意義,朝廷重視,是謂必然。
“徐四郎,俞三娘,你們隨我來一下。”
劉昌郝將他們帶到一棟倉房。
“提花機?”俞三娘看著眼前的大家伙,有些不確定地問。
她以前看到過多種提花機,大者不過三四人操作,然而眼前的提花機太龐大了。
“是提花機,”劉昌郝拿出一張紙,紙上也繪著這種提花機,不同的是,除了提花機,還有十幾個人在操作,只能這樣了,因為不懂,劉昌郝將它繪出來后,又讓莊木匠他們打造出來,便一直擱在這里,再具體的,讓劉昌郝說也說不出來。
并且對于提花,劉昌郝的態度不是朱三所想的,也不是林明遠所想的。
朱三擔心劉昌郝不懂,確實不懂,不懂,想經營便容易產生各種問題,而且即便劉昌郝在推廣下,周邊大規模植桑,也生產不了多少生絲。
林明遠想的是一旦經營提花,他便會派上用場。
劉昌郝想法很簡單,他不提花便罷,一旦提花,便會提那些復雜的提花彩帛,其是重質,非是重量,用不了多少生絲。自家收生絲,與商賈收生絲是兩樣的,商賈收生絲無疑會用到“大秤”,損害了蠶農的積極性。
有了提花作坊,會聘請許多女工,當然,不會從平原地帶聘請,而是聘請周邊地區“山里人”,這樣,平原地帶植棉植桑,山里人做工,幾年后,周邊百姓生活皆能得以改善,一是眾樂樂,二是周邊各村子皆變好了,不會眼紅劉家。
但能不能成,劉昌郝心中沒數,能成更好,不能成也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