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大虎又問:“梁小乙能平安歸來乎?”
“不知,或許能吧。”
“若能,何時歸來?”
“不知道啊,快二三月吧。”
眼下劉昌郝也不知道梁小乙能不能躲過瘧疾之災,若能躲過去,多半能活著回來,據他所知,此次南征,宋朝將士在戰場上犧牲的并不多。至于什么時候回來就不大好說了。
石得一過來問,自己說了那么多,就差明說,郭逵滯留有鬼,朝廷必須給予一定警告,那么富良江之戰后,郭逵會不會渡江?
黑貓給的地圖,原來富良江就是紅河,原先劉昌郝也以為是求江呢。
渡過紅河,離交州城還能有多遠?
若是郭逵拿下交州城,一俊遮百丑,朝廷不會追問。若郭逵想得多,不但郭逵,王韶也開始“胡思亂想”了,沒辦法,在這個時代,武將武臣地位太低,誰也不想落得狄青那樣的下場。
那么一切還是原還原,別看交趾離開封有兩千多公里,是平安回來,各路大軍行軍速度都會很快,每天七八十里路還是能有的,兩個月,梁小乙便能抵達京城。
但劉昌郝也未想到郭逵在軍中便盯上梁小乙,若郭逵選擇的是渡江,梁小乙下場還真的不大好說。
“唉。”
“他選擇的路,得自己走下去。”
區別是,梁小乙能戰死在富良江,也不能冤枉地死在瘧疾里,能戰死在蕭關,不能冤枉地死在西夏人的水淹中,能死在河湟戰爭中,不能死在缺水少糧的永樂孤城里。那樣,死得沒名氣,還特冤!
“莫說梁小乙,還是說路吧。”
原來棘嶺寨、牛嶺寨到山灘來,都是順著山溝跑的,但六月以后會屯水,路還是有路的,掘起的山溝泥石順著山腳做小堰堤,雖是土堤也無礙,大棘溪與野狐溪只是兩條較大的山溪,不是涇水。這些土堤可以當路,然而中間的水堰上必須用木頭或磚石建橋了,以后各座山的花木還需澆灌、施肥、修剪,因此不是一座兩座橋,而是千余座橋,雖然橋皆不會很大,數量多了,花費也不會小。
路得修起來,橋得建設起來,特別是兩村之間,兩村到山灘這段路與橋,必須立即修建好,否則以后聯系都變得極不方便。
“代價太大。”
“為護水土,不得不如此。”
但能護多長時間呢?
到了金國,黃河徹底崩壞,后來河南年降雨量不足一千毫米,然而年蒸發量卻達到一千多毫米,數據劉昌郝記不得,只記得蒸發量大于降雨量,北宋時情況還可以,然而惡化后,大區域環境不行,極小區域環境還想好得起來?
“我也是想多了,到了那時我活未活著都不知道,即便活著,趕緊逃向南方吧……”
韓大虎依然不大認同。
“觀花賣花啊。”
“哦,是也,不過花銷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