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讓隋波又沉默了片刻。
他緩聲道:“要保持信念,充滿希望,相信未來!
我們不要受外界的影響,要看到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前景,依然是光明的。
1995年,全球互聯網網民不到4000人;到2000年,網民數量達到3.61億。
97年易趣剛剛創業的時候,中國網民才62萬。
今年初,網民數量就已經超過1000萬了,今年底預計會突破2000萬。
就像我去年在財富論壇上說的,
之后幾年,中國會逐漸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大互聯網國家。
這個巨大的潛在市場,是客觀存在的!
不會因為美國那些財經評論家和投資人的否定而改變。
國家推動信息化發展的決策也不會變,上網資費在下降,帶寬在提升,電腦用戶在不斷增長……
中國經濟發展的步伐和互聯網發展的步伐,不會因為美國資本市場的泡沫破裂而停止!
他們還沒那么大的影響力……”
隋波這番話很提氣,記者們都想鼓掌了。
“如果說,讓我對其他互聯網創業的伙伴們說點什么……
我希望國內的互聯網創業者們,大家一起努力,繼續探索。
新的世紀,是機遇也是挑戰。
互聯網的理念在于創新,要避免同質化競爭,找到屬于自己的發展道路和商業模式。
另外,一定要控制好現金流。
現在繼續燒錢,一定是死路一條。
堅持,活下去,活下去才有未來。
千萬不要死在明天晚上,見不到后天的太陽。”
隋波停了一下,又道:
“其實,我們仔細回顧1999年到2000年的這段互聯網熱潮,會發現,盡管從資本市場上來看,是泡沫破裂了,形成了所謂的寒冬。
但是從國內的互聯網發展角度看,
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做了非常有價值的推動工作。
正是這段時間的“燒錢”和推廣,開始逐漸催生了全社會的互聯網意識。
利用國外風險資本花錢、市場花錢,而不是政府掏錢的完全市場化方式,通過鋪天蓋地的廣告,不斷炒作的宣傳。
向中國的用戶,進行了一次互聯網知識、技術和網絡消費的大普及、大教育。
也吸引了整個中國各階層,面向高科技,面向世界前沿的全新視線。
通過滿大街.的廣告,都市里很多普通人都已感受到,自己的生活正在發生變化。
甚至雜貨店老板也在討論,“現在已經有網上購物了……”
互聯網已經開始潛移默化的進入了人們的生活。
此外,互聯網的這次熱潮也催化了傳統產業升級。
有一大批傳統企業通過這次熱潮,認識到互聯網的價值,從而主動改造其原有的企業模式,并開始學會把眼光放到全球市場上,關注高科技,關注新經濟。
這就是改變!
這就是我們未來發展的基礎!”
他的這番看法,角度很新奇。
也讓媒體記者們瞬間產生了很多新的想法,這些都是新聞素材啊!
……
次日,這些在國內具有非常巨大發行量和影響力的主流媒體,都刊登了對隋波的采訪報道。
其中,這些媒體采用的最多的一個標題是:
隋波,互聯網的“信仰者”和“堅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