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一個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全球科技創新之都。
從某種程度上,
可以說,中國互聯網公司在全球范圍內,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硅谷……
孫子云: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未來在全球范圍內的競爭中,
易趣的對手是亞馬遜;百度的對手是Google;易信的對手是Facebook;
或許,將來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
在智能手機領域,對手還要加上蘋果……
而這些公司,都在硅谷!
隋波對國內的BAT算是非常了解了,對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也算熟悉。
但對于這些硅谷的巨頭公司,就不那么熟悉了。
最多也就是在新聞上看過一些相關的報道,和介紹這些公司發展歷程的書籍和文章。
那些公開的信息,都太表面了,很難觸及到核心。
隋波相信,這些公司成長、發展、壯大的核心和秘訣,就在硅谷!
這也是他選擇來斯坦福進修的原因。
近距離的了解硅谷,從而更深入的了解未來的那些競爭對手!
在硅谷百年的發展歷史中,
從半導體到個人電腦,從電腦軟件到互聯網,再到未來的移動互聯網……
硅谷一直引導著全世界科技創新的方向。
并孵育出無數世界級的科技巨頭公司。
硅谷的電子產業,起源于1909年聯邦發報公司創立,到1939年惠普公司成立為標志;
并以1957年,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的“八叛徒”出走,成立仙童半導體,正式開始了輝煌之旅……
鼎鼎大名的仙童半導體,被譽為是硅谷的“黃埔軍校”。
在其中工作過的人衍生出來的公司,后來都在硅谷叱咤風云。
據統計,在之后的20年,硅谷有65家公司,都是曾在仙童半導體工作過的員工所創建!
其中就包括英特爾、超威半導體(AMD)等半導體巨頭,
以及紅杉資本、凱鵬華盈(KPCB)等風險投資巨頭。
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
硅谷的發展重點,從半導體轉向了個人電腦和電腦軟件。
1976年的蘋果公司、1977的甲骨文公司(Oracle)、1982年的太陽微系統公司(Sun)……
而互聯網時代,
則是由1994年,楊致遠和大衛費羅創辦的雅虎、馬克安德森和吉姆克拉克創立的網景,所共同開啟的。
之后:1998年,谷歌誕生;2002年,領英成立;2004年,臉書(Facebook)創立,2006年,推特(Twitter)出現……
這些不斷在引領時代和科技創新的偉大公司,為什么都在硅谷出現?
很難準確的定義,硅谷為什么會成功?
有人說,是因為這里有偉大的公司;
有人說,是因為這里有斯坦福、伯克利這樣頂尖的大學;
也有人說,是因為軍方在二戰期間持續的資助……
自然環境、學術氛圍、人才培養、文化包容、政府支持、企業家精神、風險投資、創業孵化……
似乎每一個因素都是原因,但又絕不是某一個因素所主導。
這是一個創新生態系統運行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