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一種獨特的創新文化的產物!
人才、資本、技術等創新要素的聚集,以及這些要素間頻繁而密切的互動,形成了一個孵育創新的良性生態體系。
隋波對硅谷的這種創新生態體系,非常感興趣!
在國內,也曾先后出現過“中關村”、“粵港澳灣區”這樣的科技創新區域規劃,希望能夠復制“硅谷神話”。
本來最有希望的是中關村。
這里也有著大量的頂級大學,有著一些成功的高科技公司,有著政府大力的支持……
有人才培養,有學術氛圍,有資金和政策支持,也有產學研一體化的機制。
可以說條件已經非常充分了。
但中關村卻始終沒有做起來……
當然,后來隨著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創立,中關村依然是國內互聯網和高新科技領域,最有發展潛力和影響力的區域。
可是,相比硅谷,在整體生態體系和全球影響力方面,還是差了不止一籌。
至于“粵港澳灣區”……
雖然有騰訊和華為這樣的巨頭公司為支柱,也希望通過以香港這個曾經的國際金融中心為橋頭堡,引入更多的資金,國家也給予了充分的政策扶持。
但短板卻很多,
除了人才和大學方面的弱點之外,
像騰訊、華為,這些巨頭公司都有著極強的獨特企業文化。
這種彼此之間,格格不入的企業文化,很難在一個區域內,形成“活躍”的互動創新氛圍。
反倒是老馬的阿里所在的錢塘。
因為電商相對龐大的產業鏈,在周圍形成了一個以阿里為核心的創新產業群。
只是可惜,這些創新互聯網,大多是圍繞電商業務,多樣性的創新不多。
此外,
相比起隋波前世所熟悉的阿里、騰訊等國內巨頭公司。
在不斷發展中,通過收購、投資,內部創業等方式,所形成的單一“巨頭公司生態體系”。
隋波覺得,硅谷的這種更廣泛范圍的創新生態體系。
才更加值得學習和借鑒。
中國互聯網產業想要超過美國,不僅僅是在技術和商業模式上的創新。
更重要的是,
要建立起一個更加全球化和國際化的創新生態系統。
能夠吸引全世界更多的頂尖人才,加入其中。
而要做到這一點,
除了需要想辦法解決政治形態、語言、文字等等巨大差異性的影響之外,
一種普世的科技創新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改變世界的夢想、追求創新的精神、敢于冒險的勇氣、質疑權威的態度;
開放包容、密切聯系的人才流動和創業文化……
這一切硅谷所特有的創新生態系統和創新文化,就是隋波想要研究的東西!
就算將來,因為各方面的限制,
短時間內,可能很難在國內,搞出一套能夠和硅谷相媲美的創新生態體系……
至少也要了解它,未來才能有機會去超越它!
…………
隋波還沒有動身,
張婉琳等人,已經先前往加州,給他打前站。
包括幫隋波辦理入學的手續,捐贈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