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下,易信和騰訊之間,遲早必然有一場你死我活的較量,最后留下一個勝者!
隋波發現,他還是太感情用事了……
小馬哥估計就是早早看出了這一點,才會在融資時,對他那么提防。
而隋波卻一直以來,因為前世的記憶所惑,放任了QQ的發展步伐,甚至還想著坐收騰訊未來的紅利……
現在想想,何其幼稚!何其可笑!!
當想通了這一點之后,隋波就明白,不能留手了,必須盡快把QQ打下去。
因為未來的幾年,都會是國內互聯網用戶激增的階段。
2003年超過8000萬、2004年突破1億、200年1.4億……,每年都以2000萬以上的規模增長。
到了07年后,更是突破2億,隨后以5000萬-1億每年的增速,2010年暴增到4.6億!
如果從這個趨勢來看,現在的領先優勢,其實是非常不保險的。
易信必須盡快取得決定性的優勢,才能在搶奪新增用戶中,占據先機。
社交業務上,必須要進行戰略性的調整了……
核心目標只有一個:
那就是用一切手段,在穩固現有用戶的關系鏈基礎上,搶奪新增用戶!
隋波覺得,只有把國內市場份額,提高到70%以上,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網絡效應。
形成競爭壁壘。
所以,他才會在例會上,用“討論在美國建立社交網站”的名義,把周杰召來硅谷。
之所以不在會上說……
還是因為,他希望給國內的管理團隊留下一個印象:
“波總放手讓你們去自己決策,大膽去做,不要怕犯錯。”
好不容易給這幫人鼓舞了士氣,放權讓他們獨當一面。
這種時候,在例會上還是盡量不給出直接的決策為好。
類似易信這種情況,下來單獨和周杰談就可以了。
國內短期內的市場競爭,隋波并不放在心上。
之所以讓各公司的團隊自己來應對和決策,也是因為,現在的國內互聯網還是相對低烈度的競爭態勢。
而易趣系的優勢,太強了!
盡管分拆了,但實際上外界并不清楚……
無論是高層的“戰略決策委員會”,還是下面各業務線人員的頻繁互動和協作,易趣系依然在技術、資源等方面,形成了高度的協同作戰。
這種情況下,只要不出大的意外。
比如管理團隊的腦子忽然集體“抽風”,又恰好沒有通知到隋波……
在戰略方向清晰的情況下,常規的市場競爭,不會有大的問題。
在硅谷深入的了解了美國互聯網市場的競爭之殘酷,尤其是各互聯網巨頭,甚至加上微軟等IT巨頭錯綜復雜的競爭之后。
隋波再回頭看看國內。
這才發覺,國內的互聯網發展環境,真的太安逸了……
當然,國內互聯網的蠻荒時期的競爭,也有自己的特色,畢竟國情不同。
也不能簡單說國內的市場競爭是小兒科……
可能沒有美國那么商業化,但各種小手段也是層出不窮。
只是,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從市場趨勢、業務發展、產品的角度,隋波還是有信心,至少近十年內,他不會犯錯!
現在只是需要不斷的學習和提升,他對互聯網、對硅谷、對那些“偉大”公司、對世界經濟形勢的深入理解。
這一切,終將成為他成長的資糧,為“易趣系”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也打開無限的空間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