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百度的快速擴張和融資進程,隋波對百度為核心的搜索業務的補強,還在繼續。
當初隋波只是嘗試性的,鼓勵王川投入搜索引擎研發。
沒想到,居然真的一步步走到了現在……
隋波不禁也對于雷教主的“風口”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時代的大機遇,真的能夠創造出令人驚訝的奇跡!
提前3年研發,提前半年推出,周楓和王川帶領的“百度”,居然真的把老李的必應死死地壓在了下面,到現在也翻不了身……
甚至到了現在,必應都已經不算是百度的主要競爭對手了!
Google,才是百度的目標。
現階段在技術層面,百度其實和Google的差距并不大。
甚至因為隋波在硅谷建立XFI,提前布局了大數據、深度學習等未來核心技術的研發。
他有信心,
百度近十年內在“搜索技術”這個層面,依然能保持在全球第一梯隊的行列中。
但是Google擁有的潛力,依然是巨大的!
這來自于領導人拉里和謝爾蓋的天賦、Google獨特的創新文化、硅谷源源不斷提供的高水平工程師和程序員團隊、以及美國成熟市場的巨大經濟實力!
簡單對比一下兩家的數據,就可以很清楚了:
Google在2003年的營收是15億美元,而百度是3.6億RMB(4350萬美元)。
差距為近35倍!
要知道,Google現在占美國搜索市場的份額才剛過30%,而百度在中國搜索廣告的市場份額已經接近80%了。
這就是市場規模的差距……
Google的工程師團隊有接近900人,占公司員工總數(1300人)的70%;
而百度的研發團隊目前為200多人,僅占公司員工總數(800人)的26%!
Google在商業化方面,更多的是借助技術和合作伙伴。
百度卻因為中國互聯網基礎薄弱、普及率低,以及特殊的國情,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在市場營銷、渠道合作方面。
而且在技術人才方面,百度的缺口也比較大。
國內的高校其實并不算少。
但是大量優秀的計算機畢業生,首選都是出國留學。
就算就業,也有多方爭奪,除了政府機構公務員外,大型國企、傳統IT巨頭、華為、中興等通信巨頭,再加上其他互聯網公司……
分流之后,進入百度的程序員就更少了。
而且在Google,對于員工的要求極高:
“必須每一個人都是天才”、“必須以一當百”、“一流的軟件工程師能干10個二流工程師的活,二流的工程師能干10個三流工程師的活,三流的工程師Google不要”……
百度雖然也強調優秀工程師和人才……
但條件有限,國內就這么多計算機專業的人才(包括一些其他專業,但自學計算機和感興趣的人),也沒辦法太挑。
這種公司人才結構,如果不做出改變。
百度就將會在未來,逐漸被Google甩開!
技術驅動的公司,核心競爭力就是工程師和程序員這些技術人才……
所以,當百度完成了第二輪融資后,隋波對百度做了一次組織架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