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這樣的股權結構和董事會的情況,簡直就像是一個任人采摘的誘人鮮桃啊!
而且新浪的基本面很不錯:
03年已經全面盈利,在今年7月底剛剛發布的04年二季度財報中,
營收4920萬美元,其中廣告收入1550萬美元(占比32%),無線收入3370萬美元(占比68%),利潤1800萬美元。
04年全年預計的營收能夠達到2億美元,利潤超過6000萬美元。
此外,新浪的現金及短期投資余額也有2.75億美元。
再考慮到新浪在門戶網站,網絡新聞媒體市場第一的影響力……
隋波覺得,自己不出手收購新浪,
簡直都對不起新浪這幫股東們,折騰出的局面!
…………
隋波不想像老陳那樣,搞的滿城風雨,最后還功虧一簣。
先搞定董事會和管理層,然后才通過機構和基金來吸納新浪的股權,是一種比較穩妥的辦法。
收購也有兩種方式,善意收購和惡意收購。
新浪在國內輿論的影響力太特殊了!
除非萬不得已,
隋波還是希望能夠通過善意收購的方式,平穩的處理。
只是,在和老段談之前,
他還需要想清楚,到底用什么樣的方式來收購。
隋波找來張奕,兩人仔細商量了一下收購策略。
“波總,你是想用易迅來收購新浪?”張奕聽了他的想法后,眉頭皺了起來。
“易迅是聯交所上市公司,新浪又是納斯達克上市公司。
這種跨境并購,操作起來會非常復雜。需要同時符合大陸、港交所、SEC各地的并購法律,并獲得審批……”
隋波這才反應過來。
對啊,這可不像當年的盛大收購案。
當時盛大和新浪兩家都是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只需要用現金+股票,換股并購的方式就可以了。
如果用易迅來收購的話,那就屬于跨境并購了……
一般跨境并購的案例,為了便于操作,大多會對被收購方進行私有化。
通過溢價的方式來回收公眾股份,以保證并購能夠順利完成,也避免大量小股東和投資者的訴訟。
可隋波并不打算把新浪私有化啊!
上市公司私有化之后,除非另外選擇交易所二次上市,否則無論是市場影響力還是資本市場的關注度,都會大幅下降。
以新浪在國內門戶網站和網絡媒體的門面地位,私有化會觸及很大一批人的利益的!
“Joe,那你有什么建議嗎?”隋波問道。
專業的問題,還是讓專業的人來解決吧。
張奕想了一陣,才道:
“我建議,還是由你個人,聯合易迅、易趣,以入股的方式成為大股東,獲得新浪的控股權,進而進入董事會,獲得公司的控制權。
這樣的話,還是普通的投資行為,動靜會小很多!”
隋波一聽,
嗐!這不就是盛大的套路嗎?
不過就是把換股收購,變成了現金收購唄……
又一想,也是!
在前世,老陳那時候已經是首富了。
身邊肯定也有一大堆投行的專業人士,給他籌謀劃策。
這樣操作起來,的確是最簡單也最有效的。
現在新浪的股權非常分散,從機構和基金處很容易就能買到大量的新浪股份。
只要不超過20%,就不需要并表損益。
前世老陳悄悄買到19.5%,然后對外宣布正式啟動收購,可以說已經考慮非常周詳了,進可攻退可守。
而且隋波如果動用易趣和易迅,并且加上自己的私人信托同時吸納新浪股票的話,持股分散,更不會觸及到SEC的披露線。
當然,為了避免新浪方面的抵觸情緒。
前期的溝通和談判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