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世時,老陳為什么始終和老段、汪延等人沒有談妥,坊間并沒有明確的消息。
但大致的推斷都是:老陳不愿意出太高的價錢。
畢竟當時盛大的資金有限,只有4.42億美元,而且其中還有1.667億美元應預留用于支付而不能用于收購。
也就是說,當時盛大只有2.753億美元的收購資金。而且前期為了先拿下19.5%的股份,盛大已經投入了2.3億資金。
這就表明了,老陳后續的收購資金不足。
而且,當時盛大收購的資金主要來自于其發行的2億美元可轉換債券,未來還有一定的償付壓力。
所以面對老段的獅子大開口,老陳選擇了“硬上”,也是沒辦法。
另外,老陳當時估計太自信了。
并沒有把新浪董事會的其他利益方和管理層“安撫”好。
隋波要想順利拿下新浪,這些問題,都應該要提前解決掉!
從資金上看:
隋波手里現在還有8億多美元;
易趣這次大促雖然花銷很大,但銷售回款也不錯,屬于小虧。
現金儲備也還有9億多美元的樣子,自由現金流更是高達3億美元;
易迅上市后,募資50億港元,但是基本上沒怎么花。
畢竟易信和騰訊的盈利都非常好,今年的營收預計會超過20億RMB。
也就是說,拿出個5、6億美元用于收購,問題不大。
這就比當年的老陳強太多了。
所以,收購新浪最大的障礙,就是新浪董事會和管理層。
董事會方面,隨著姜豐年不斷的減持,現在持股已經低于1%,以他為首的WW派現在董事會中的話語權已經很小了。
主要需要搞定的,是陳立武為首的北美投資派,和老段為首的四通派。
而且,由于四通控股的投資重心已轉向生物保健業,所持有的新浪股票被列為短期投資。
這意味著,只要有出價理想的第三方接盤,老段就將考慮將手中新浪股票拱手相讓。
這也是為什么,隋波第一個約談老段的原因。
和老段談完,他會再去和陳立武談談。
對于風投機構,隋波有太多的籌碼可以做交換了,比如在后續的投資項目中,帶著華登一起玩……
最后就是管理層。
CEO汪延肯定是要談的,畢竟他身兼董事、CEO兩個身份。
無論是在董事會里的一票,還是管理層的話語權,他都是個重要人物。
但光汪延一個人,是不夠的……
新浪目前系屬弱勢CEO格局,汪延位置雖高,卻并不具備國際公司CEO所擁有的全部管理實權。
CFO兼聯席COO曹國偉、聯席COO林欣禾則屬位高權重的實力派,其中曹國偉執掌財務、銷售兩大實權部門,“背后均有海外董事支持”。
此外,新浪還有一個“靈魂人物”,就是副總裁、新浪總編輯,陳彤。
陳彤可以說是成就了新浪網絡媒體大鱷位置的主要推手,網絡新聞甚至被稱為是“陳彤”模式。
他從某種意義上,也代表了新浪的一個時代,被稱為中國網絡新聞第一人。
汪延、曹國偉、林欣禾、陳彤。
新浪管理層的這四個人如果搞定了,收購新浪后的整合,會容易很多。
畢竟收購是資本層面的運作,其實不難。
有錢,再有專業的投資銀行來運作,規避風險,符合監管法規就行。
但收購后的人員、文化、業務整合,才是整個并購環節中最困難的一部分!
就好像易信和騰訊,已經算是在業務上幾乎一致,沒什么整合難度了。
但從合并到上市,前前后后后也花了小一年的時間,即使到現在,人員和文化上也并沒有達到完美的融合,還在不斷微調的過程中……
而新浪的門戶、網絡新聞業務,和易趣系和業務的差異本來就很大,文化上就更不用說了。
新浪這么多年來,在資本的驅動下,管理層不斷變動,公司內部派系間的政治斗爭,也無處不在。
公司文化非常糟糕!
估計就算收購完成,接下來的整合,也是個大麻煩……
不過,從戰略層面和未來的長遠考慮,無論是媒體輿論出口,還是大文娛的布局。
隋波都確信,收購新浪,是非常必要的!
這一次,他勢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