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巨頭隨后在顯示廣告領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尼瑪,這是個主戰場啊!
百度現在的小身板,在美國市場玩的這么大,是不是有點過了?
到底該怎么決策?
這又回到隋波對百度的核心戰略布局上來了……
Google!Google!Google!
百度唯一的對手和目標,只有Google!
怎么才能遏制Google?
這其實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因為在隋波前世,直到他重生前,Google依然如日中天。
回顧Google發展的歷史,幾乎沒有遇到過真正的對手!
無論雅虎、微軟,還是后來崛起的Facebook。
盡管在不同的時期和階段,都和Google在不同的業務領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但是都沒有能夠絲毫阻擋Google一飛沖天的步伐……
這其中的原因非常復雜。
涉及到公司的遠創始人戰略思維和遠見、公司文化、團隊管理、創意人才、技術產品創新等等。
但有一點是所有人公認的:
Google匯聚了一群全球最頂尖的技術天才和工程師,始終都引領著互聯網創意,乃至全球科技創新的前沿趨勢!
人才,是Google之所以“偉大”中,最重要的一環。
隋波早在2001年,就在硅谷設立百度美國公司,建立XFI研究院,成立流波基金和YC孵化器,就是為了和Google爭奪硅谷人才。
但這還遠遠不夠!
因為百度和Google相比,有兩個天然的最大弱點:
第一,作為領袖的隋波,不能像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一樣,待在硅谷,直接全身心的投入在百度和搜索業務上!
隋波要考慮的事情太多了,電商、搜索、社交、移動互聯網……
他肩負的使命,已經不僅僅是一家公司的發展了。
而是引領中國互聯網產業的整體發展!
第二,百度在美國只是分公司。
而且在公司文化上,還是和Google有所不同……
百度源自易趣的使命、愿景、價值觀,對很多美國工程師而言,認同感不強。
這對一些頂尖的高端人才而言,在實現夢想、職業發展的吸引力上,百度相比Google,還是弱了一些。
隋波也知道這些問題。
他也沒有妄想在美國本土,能夠打敗Google。
唯一的希望就是拖延Google的步伐,同時加強自身的技術人才儲備,不至于被Google拖下太遠。
想要超越Google,歸根結底,還是要靠著他身為重生者的“先知”優勢!
搶在Google前面,搶占未來賽道……
收購Andriod、Youtube,甚至建立XFI研究院,邀請全球的頂尖學術大牛,對深度學習、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
都是隋波為了未來在做準備。
這些目前還看不出價值的東西,才是未來和Google競爭中的制勝武器!
隋波忽然醒悟了:
不能按部就班的按照前世的歷史,卡著點去做所謂“阻礙”Google發展的事……
因為,這并不能影響到Google的核心競爭力!
Google領先所有競爭對手最核心的力量,是不斷的進行技術和產品創新。
而這些創新,又來自于那些最頂尖的工程師和“創意精英”們。
而讓這些人才充分發揮才智的,又是Google特有的“工程師文化”和領導人的充分授權和正確決策。
要遏制Google,超越Google,必須從根源上入手。
既然人才吸引方面,百度還是比不上Google。
那好……
隋波只能發揮重生者的優勢,提前拿出更優秀的產品和技術來……
他背后站著的,可是前世數百、上千萬最優秀的工程師,智慧的結晶!
即使沒有Google那么多的頂尖工程師。
但憑借著百度一流的工程師,隋波指明方向后,一樣能夠做出領先于Google的產品來!
Google不是以“登月計劃”、“10倍哲學”而引以為傲嗎?
百度直接就“登日”計劃,百倍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