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是業內的一股清流啊!
到了7月,殺毒軟件公司終于有反應了……
江民在新推出的殺毒軟件KV2007中,除了計算機反病毒傳統“三反”(反病毒、反木馬、反黑客)外。
新增了如“流氓軟件”卸載、系統漏洞檢查、安全助手、網銀網游密碼保護、系統安全診斷、文件粉碎、反網絡釣魚、反垃圾郵件等多種安全功能。
開始代表殺毒正規軍,正式向“流氓軟件”宣戰。
但緊接著,雅虎中國3721又將殺毒軟件公司安博士告上法院。
稱安博士旗下一款反間諜軟件專殺工具判定其“3721網絡實名”為間諜軟件(流氓軟件的別稱),這一做法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影響了其在中國的業務。
博士也感到冤枉……
業界絕大多數殺毒軟件都能識別3721軟件,為什么單單告安博士?
3721這是挑了個“軟柿子”捏呢?
隨著一連串的訴訟發生后,
人們才逐漸意識到,
反流氓軟件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國內對互聯網相關法律缺失和滯后的問題。
到底該怎么判斷,什么樣的軟件才是“流氓軟件”?
這個標準誰來定?
在民間的呼聲越來越高之后,官方終于開始介入了!
由信產部牽頭,公安部、文化部、司法部等部委參與其中。
邀請了眾多互聯網公司、專家學者和研究機構舉行座談會和研討會,進行調研和討論。
希望能就“流氓軟件”具體的規范、技術特征進行確定,以作為判定“流氓軟件”的技術標準。
不過,因為大多數互聯網公司都不愿意承認自己具有“流氓”性質。
即使是被起訴的“雅虎助手”,都明確表態自己是反“流氓”的……
單靠座談會,根本無法達成具體的決議。
之后,在信產部指導下,中國互聯網協會正式成立了“反惡意軟件協調工作組“,將“流氓軟件”更名為“惡意軟件”。
以行業自律的方式,團結廣大企業共同抵制惡意軟件的傳播,為我國互聯網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并成立了中國互聯網協會“反惡意軟件認定委員會”。
由該委員會對“惡意軟件”進行技術判定。
對于這個擁有“惡意軟件”判定權的委員會,各大互聯網公司都在爭取委員名額。
但最后出臺的委員會主席人選,卻是沒人有一絲異議——星河集團董事長,隋波。
不過有趣的是,隋波卻推辭不就。
只是由百度CEO王川、易迅CEO小馬哥等人,代表各自公司擔任26名委員之一。
并幫他傳話說:
“相信絕大多數互聯網公司,都沒有主觀惡意的行為。
捆綁插件,是互聯網發展歷史中,草莽時期的產物,是成長的劇痛。
有錯則改之,大家的目光要向前看。
在發展業務的同時,要更加注重用戶使用體驗,保護用戶信息安全,這也是所有互聯網公司的責任!”
這番話傳出去,也引起了上至官方,下至用戶的一片贊許。
隋波哪有這個閑工夫去扯這些皮?
都是些狗屁倒灶的破事!
趕快干點正事才是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