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貼吧、QQ群、新浪網、海內網等一些大量網民聚集的地方,都加強了管控,這方面問題還不算嚴重。
但不管怎么樣,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用戶對網絡參與度的積極性提升。
網民的聲音和力量,已經成為了互聯網世界中,不可忽視的一極。
就連美國《時代周刊》,都將2006年度風云人物最后評選為:“所有網民”!
………………
隋波之所以讓幾家公司同時發布財報,也是有所目的的。
一來,接下來要發動“永樂收購戰”。
為了避免老黃不死心攪局,提前“展現實力”,威懾一下老黃,讓他不要輕舉妄動。
二來,不久后他要去香港和張忠謀談判。
從張忠謀以往的歷史來看,這個人雖然性格強悍,但同時也非常懂得權衡利弊。
雖然這次代表中芯談“和解”,處于弱勢。
但隋波不求在氣勢上壓過他,至少也不能弱了氣勢。
臺積電目前年營收在100億美元左右,利潤在10億美元。
星河系現在其實也差不多……
而且臺積電的股權架構上看,
臺積電最初,完全是臺灣政府投資建立的(行政院發展基金占股48%),二股東飛利浦(占股27%),再加上一些基金投資。
張忠謀最初只是出人……
后來臺積電上市,外資開始大量進入。
到了2006年,外資控股已經達到了73%(綜合),而行政院發展基金只剩下6.38%,雖然還是名義上的第一大股東。
但其實臺積電從股權結構看,已經是外資,尤其是美國資本為主了。
說白了,
張忠謀雖然作為“精神領袖”和董事長,掌控著臺積電。
但其實他的股份極少。
他和高管團隊的持股,都是歷年來的以股票的形式發放的員工酬勞(年終獎),在此基礎上逐步累積起來。
這種情況下,拋開“芯片”行業,從全球業界的地位上來看……
隋波的影響力遠勝于他。
畢竟這個年代的臺積電,即使在芯片制造領域,也還沒有到一枝獨秀的“霸主”地位。
雖然這種“亮肌肉”的方式,不一定有太大的作用。
但畢竟事關中芯的前途,
隋波現在手里的籌碼太少,還是希望盡可能的多增加一些威懾力,也是好的。
只是他沒想到,
這樣一來,卻在國內引起了公眾的新一輪熱議。
其實“星河系”這些上市公司,每個季度財報發布,在互聯網業內都是重頭戲。
但是也就僅限于業內關注,并沒有“出圈”。
除非買了股票,
否則一般的普通人,誰也不會專門去關心那些上司公司的財報……
這次完全是因為,這幾家公司居然會前所未有的都集中在一天里,同時發布財報。
這才引起了媒體的炒作,
并開始將這幾家公司統一以“星河系”的概念,放在一起研究。
隨之也引起了公眾的注意力和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