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老馬和老李的策略,隋波也很理解。
在前世,
無論是前期的BAT,還是后來的TMD。
互聯網江湖的那些新老巨頭們,幾乎都在致力于穩固自身賽道的領先地位的同時。
不斷試圖進攻競爭對手的腹地,并在眾多的細分領域投資布局。
在狙擊對手的同時,
擴充自身的生態體系,加深護城河!
這幾乎就是貫徹了中國二十多年互聯網發展史的“主線”之一……
只不過,
由于這些公司早已在自身核心業務上,建立了強大的競爭壁壘。
競爭對手們的進攻,大多是“無功而返”、“折戟沉沙”。
要知道,
所謂“領先優勢”,可并不是進入一個市場“早”,這么簡單……
而是通過早期進入,
經歷過市場發展的各個階段,所積累下來的:
經驗豐富的人才、團隊、組織模式;
業務運營、技術和產品研發理念和模式;
用戶的品牌認知度和“情感認同”……
等等諸多細節優勢,所共同構成的“全方位優勢”!
同時,還有一個“生死攸關”的關鍵點。
決策和方向的正確性!
Google不是第一個做搜索的,Facebook不是第一個做社交網站的,亞馬遜不是第一個做B2C電商的……
國內也同樣,
騰訊不是第一個做即時通訊軟件的、阿里不是第一個做電子商務的、百度也不是第一個做搜索的;
美團不是第一個做外賣的、頭條不是第一個做短視頻的……
但是他們在最后,卻成為了該領域內的“霸主”!
原因就在于,
在行業發展的關鍵時刻,他們做出了正確的決策和方向的選擇!
但這些決策的正確,
都是來源于他們對自身業務多年深入鉆研和積累。
所形成的某種“直覺”,和深入思考。
當他們換了另一個賽道和陌生的業務領域時,
就不靈了……
前世一直到2020年,
阿里還在不懈通過“釘釘”和“夸克”,向社交和搜索發力。
甚至在老馬“發誓”不進入的游戲業務上,不斷加強布局;
騰訊通過投資京東和PDD,曲線圖謀電商;收購搜狗結合微信搜一搜,再次發力搜索;
百度雖然沒落了不少,一直在“AllInAi”。
但依然不忘電商和社交夢:
先后推出過“百度Mail”、進軍直播電商;
先后推出“百度Hi”,和一堆移動社交APP如“正鯨說”、“一起吧”等,想從社交細分賽道進攻,重現早年貼吧的輝煌。
此外,百度還在內容生態上大肆投資布局,意指騰訊和頭條……
BAT如此,TMD也差不多,彼此捉對廝殺。
美團進軍網約車、滴滴進軍外賣。
頭條更狠,四面出擊,電商、搜索、社交,直接硬杠BAT……
歸根結底,
這都是因為互聯網行業的特性所決定的。
贏家通吃,強者恒強!
建立生態體系,
不僅可以讓平臺的粘性變得更強,幫助互聯網巨頭挖掘更多的流量。
也因為生態具有極強的擴展性,互聯網巨頭們可以借此拓展新的收入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