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至少自己還算有些借口,出羽、陸奧兩國,是剿滅蝦夷,攻打下野國,是因為藤原秀鄉先派兒子領兵攻擊齊人。
楊業領兵進入越后,也是差不多的借口。
越后打下來正好,本來正愁下野國才六個郡,出羽和陸奧南部歸附并且參加了惠興合戰的十幾個城主不夠分,現今正好將其中一部分,移封到越后。
和南部東瀛,想來早晚免不了一戰,哪怕自己現今就此按兵不動。
但平安京的公卿,很多不同意征募軍馬北抗齊人,主要還是覺得齊人有可能退兵,哪怕通過談判,給齊人一些好處,總比打一場勝負未知的慘烈戰爭要強。
可如果發現,齊人在關東及越后分封城主不說,甚至出羽和陸奧,齊人任命知縣這種流官,分明就是要長期統治的樣子,那么,不管戰事結果如何,他們也必然要傾盡全力一戰。
不過和齊人作戰,京都的權貴們自然要做好萬全準備。
自己,則需要時間消化北部領土,以及真正收服這些南部的城主們。
他們看似跟著自己興沖沖討伐藤原秀鄉,但如果天皇下詔,承認他們現今得到齊人承認的城主地位,并號召他們一起攻擊齊人,到時候,還不見得是怎么回事。
其中一部分倒戈是必然的,哪怕做壁上觀,都是好的,而能跟齊人同進同退的,怕沒幾個,唯一有把握的,可能就是柴田的張正雄了。
畢竟,自己幫他報了全家被殺之仇,這年青人,也不善作偽,一直忠心耿耿,惠興合戰,他真是拼了命一般,其他一些城主,很多就保存自己實力,小花樣多多,要不是自己領親軍攻破藤原秀鄉本陣,他們才一窩蜂沖上來搶功,僅僅靠他們的話,惠興合戰是必輸之局。
張正雄,也被移封到了下野國中心最富裕的郡河內郡,為河內城城主。
緩沖區,陸寧并沒有改郡為縣,除了東瀛色彩強烈的地名略作改動,其余地名都沒有變。
而現今,要準備的,就是和東瀛之間的一場大戰了。
但是,在北部的駐軍,也不太好調動過來,畢竟都是剛剛征服之地,人心不穩,如果大量軍馬都調動來前線,怕后方起火。
最好的結果,就是東瀛人馬,分批次來,各個擊破。
話說回來,現今東瀛人作戰,習慣真是如此,要說直接從南部各豪強征募幾萬人馬,那自然沒問題,甚至加上農民兵,征募個十幾萬都沒問題。
但地形關系,本就不適合大規模作戰,加之后勤問題,各地豪強又愿不愿意有人統一指揮他們的問題。
真要在一個戰場投入幾萬兵力,現今的東瀛人,沒這個習慣也沒這個條件。
畢竟,便是到了五六百年后的戰國時代,東瀛東北地區完全被占據開發,東瀛人口膨脹了三四倍,其規模最大的關原合戰,東西兩大集團的大決戰,各自才不過投入了幾萬兵力。
不過,這新唐城位置重要,還是看楊業能不能抽調兩營兵力過來把守,僅僅依靠女營和侍武士以及周邊的城主,怎么都感覺有點空。
陸寧正琢磨之際,卻聽夷懶又道:“這里既然檢查過了,安全無虞,你們宣撫卒,如果不得召喚,或緊急軍情,不要再隨便出入本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