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伐波蘭,黑海親王簽發了總動員令,便是黑海軍戶,也將會三戶抽一丁,由此便是三千多團練組成遠征民團。
又有駐扎本地的三個禁軍火器營,兩個馬穆魯克突擊騎兵營,巴魯克重步兵營,哥特民團等等。
遠征軍總數,不算鎮西王親衛大隊的話,應該有八千人左右。
又將會征募佩切涅格游騎,加之羅斯聯軍。
陸寧估摸著,應該足以打贏這場戰事。
如此大動干戈,當然不僅僅只是為了幫助羅斯人擊退波蘭人的侵掠。
同時也是為了救助羅革在柯尼斯堡一帶收買及教化后信奉天道親近大齊的幾個東普魯士族群。
在柯尼斯堡,將天道騎士團真正建起來,如此,為此獻出生命的羅革等拓荒教團成員,才算死得其所。
如此,就必然要侵入波蘭境內。
而可以預見的就是,德意志羅馬帝國,必然會支援波蘭。
兩個國家,現今關系極為密切,波蘭公國,更像是德意志羅馬的強大附庸。
德意志皇帝奧托三世和波蘭大公波列斯瓦夫的私人關系也極好。
去年時,德意志羅馬帝國皇帝奧托三世親自抵達波蘭公國首都格涅茲諾朝圣并在那里簽署了格涅茲特法令。
格涅茲特法令,將波蘭提升為主教區。
通常來說,天主教設立主教區的區域,視作王國,其統治者為國王。
后世史學界,也爭論波列斯瓦夫成為波蘭國王到底是哪一年。
有史學家認為應該從去年波蘭成為主教區,便將波列斯瓦夫視作波蘭國王,不多多數史學家,還是認為應該從二十年后波列斯瓦夫被羅馬教宗加冕為波蘭國王時,波列斯瓦夫才正式成為波蘭國王。
但不管哪一派史學家,都對格涅茲特法令大大提升了波蘭大公波列斯瓦夫的地位沒有疑問。
是以,奧托三世對波列斯瓦夫的看重可想而知。
而波列斯瓦夫開始大肆征伐各地不信奉天主教的斯拉夫、日耳曼及凱爾特蠻族,自也是投桃報李。
可以預見,對波蘭本土的進攻,必然會引爆和德意志羅馬帝國的戰爭。
以大齊遠征軍來說,這將是一場惡戰,
陸寧也不知道,對這場戰事,到底是希望消弭于無形還是有些期待,心情很是復雜。
但毫無疑問,黑海行省需要通過挑戰本地強權,來得到真正的尊重。
如果擊敗了波蘭及德意志羅馬帝國聯軍這樣的強敵,而且,是通過遠征的形勢。
甚至僅僅動用了黑海行省一省之力量。
那么大齊的戰斗力、動員力等等,才會令西方諸強真正意識到其有多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