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動靜脈血管那么兇險,但難度卻也不小。
動靜脈是一對一,了不起就是粗細不同而已。如果能控制好血流,其實縫合血管和縫合橡膠管差別不大。
可淋巴不同,這玩意從肌肉里面出來后,就如同一個口器一樣,張著喇叭口,隨著肌肉的運動一下一下的吸收。
所以,這種疾病有三種手術方式,而且這三種手術方式自從發明后,就沒怎么明顯的被大范圍的改良過。
除了用藥有所變化以外,幾十年前怎么做,現在其實還是怎么做。
第一種,也是最殘忍的一種,直接切除,連肌肉帶淋巴直接切除。
比如**橡皮腫,直接切除,男性聽到以后都能嚇的死去活來。
第二種就是促進吸收,說白了就是改道。第三種,也是最難的一種,淋巴回流的重建。
小腿的淋巴回流,其實有點像華山一條道的架勢,這玩意改道就沒好的辦法,切除又損傷太大。
雖然大多數醫生會選擇切除,因為這種方式,術后患者小腿會不會攣縮不好說,但絕對不會再出現水腫。
但是,張凡選擇重建,重建手術需要的時間很長,所以早上的時候,張凡提前給普外上臺子的醫生們打好了招呼。
少吃少喝,張凡也只是吃了一點饅頭和一點點咸菜,連水都沒喝。
如果不想這樣餓肚子,哪就要帶上紙尿褲了,說實話,那玩意不管多先進的紙尿褲。
小便后紙面上溫熱的感覺,真的讓人難受,就好像被誰吐了吐沫一樣粘在皮膚上,還不能擦!
手術開始,切開肉壇子,里面的組織給人的感覺就如同棉絮或者發泡了的銀耳一樣。
皮膚摸在手里如同皮革,一點沒有人類的皮膚的柔韌感,直接是死僵僵的如同水泡了很久四豬皮一樣,咬在嘴里吐了可惜,可咀嚼半天,人家紋絲不動,牙影都留不下。
手術到劃在這種皮膚上,就好像人就在雪地上一樣,噗嗤噗嗤,用的力道小一點走不動,用力道大一點,刀子弄不好就會插進去。
不過對于張凡來說,不管它怎么變,一把手術刀在手,萬千變化都無關緊要。
“齒鑷!”張凡切開皮膚后,讓助手用齒鑷牽拉開皮膚,把小腿內部的組織全部顯露出來。
小腿組織內部都看不成,正常的人,就算肥胖,在小腿這地也都是肌肉是肌肉,脂肪是脂肪。
而患者的這個肉壇子切開以后,就好似一堆注水肥豬肉一樣,四處都是溢出的白色液體。
肌肉沒有那種腱子肉的感覺,好像就是被沒牙的老太太咀嚼了半個小時,然后連肉帶吐沫一樣吐出來的感覺。
張凡切開組織,尋找淋巴管。
“張院,不行就切除吧,感覺這個水腫的太厲害了,輕輕一捏,全是蛋白。”
普外的主任皺著眉頭。
“還有救,你聽我的,來,幫我找找合適的靜脈。”
張凡沒多說話,也沒多做解釋,直接給趙全平下了任務。
手術臺上就這樣,主刀醫生只要稍微有點猶豫,其他醫生的建議就越來越多。
一個說左邊,一個說右邊,所以,在手術臺上,一個主刀醫生其實也要有一定的霸氣。
張凡說找,幾個助手原本想說話,都不說了。低著頭仔細的尋找合適的靜脈。
淋巴堵塞,就是華山一條道,怎么辦,重建,把淋巴的入口先收縮變小,然后找合適的靜脈,聯通到一起。
所以,這個手術這個時候其實一個血管外科的醫生就能搞定,最最難的反而是血管淋巴聯通以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