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棟拿了過來,只見那厚厚的一摞稿紙上,第一頁,就寫著那個必然會引起極大爭議的題目來:打破大鍋飯。
當年,剛剛建立了新的祖國,所有人都是高高興興,要走進一個新的時代了,家家戶戶,把自己的炊具,搬到了生產隊里,大家在一塊田里工作,在一口大鍋里面吃飯,這就是著名的大鍋飯。
但是,結果呢?
這給懶人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機會,他們在上工的時候出工不出力,他們在吃飯的時候吃的最多,在這種懶人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懶人出現了,田里的莊家產量越來越低,到最后,大家都吃不飽,開始餓肚子了。
等到前些年,包產到戶之后,當年的糧食產量,就提升了一倍有余,以前偷懶,是吃大鍋飯,現在,產量上來了,因為是給自己干!
在農村,是這樣,在城市里,在工廠里,就更是這樣了。
所以,這幾年,國家已經提出了口號:打破大鍋飯!
但是,口號喊的響,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沒有什么影響力的,大家依舊會絞盡腦汁鉆進來,一起吃大鍋飯,大家依舊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在工廠這個系統內,吃的滿嘴流油,至于工廠如何如何,很少有人操心。
“我們所有人,都大鍋飯這個詞,都是很清楚的,可謂是家喻戶曉,我們在一口大鍋里吃飯,村民,在吃生產隊的大鍋飯,我們企業里的職工,在吃企業的大鍋飯,而我們的企業,又在吃國家的大鍋飯。”一機廠的大禮堂里,這一天,人山人海,所有能到場的,都在聽趙國棟的就職演講,同時,也通過廠里的大喇叭,傳到了廠里的每一個角落。
“企業不論經營好壞,不管這個企業是賺錢還是,由國家給兜底,工資照發,企業工資總額與經營效果脫節;而我們的工人,無論干多干少,干好干壞,都不會影響個人工資分配,工資分配存在嚴重的平均主義,由企業給兜底,這樣的大鍋飯,必然導致的是不思進取,導致的是一群只知道吃干飯的酒囊飯袋。所以,國家在這幾年,已經在喊打破大鍋飯的口號了,在我們一機廠,這,不是口號,必須要轉化成為實實在在的行動!”
趙國棟的聲音,在整個一機廠的上空飄蕩著。
一機廠,換了一屆新的領導班子,這是一件大事,按說,這樣的大事里,必須要有上級領導坐鎮才對。
但是,這次卻是一個例外,一機廠的這次換屆,同時也是在打上級部門的臉,打兄弟部門的臉的,很多人,都是抱著觀望的態度的,以至于,這次換屆大會,這次就職演講,趙國棟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官。
改革的道路,是充滿了艱難險阻的,上次的競標最終被改頭換面,就是這其中的阻力的作用,打破大鍋飯,上級在喊,但是,落實下來,依舊是危機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