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這里,他們只是想要看看同行是怎么做的。原本以為蘇聯的裝備是很有代表性的,但是現在才算是明白了,蘇聯的很多裝備,連己方都已經開始超越了。
這當然也不是說蘇聯的東西就不行了,而是雙方的思維,已經開始有了很大的差異了,蘇聯人到現在為止,講究的依舊是大規模生產,準備打世界大戰的這個套路,他們不追求精益求精,只追求用最小的成本實現最大的量產化。
如果世界大戰真的能打起來,那蘇聯的這一套是行之有效的,西方絕對比不了,西方精益求精的產品,需要花費很長的工時來生產,到了戰爭時期,根本就供不上前線的消耗。
但是,如果世界大戰打不起來,平時操作使用,那蘇聯的劣勢就很明顯了,幾百個小時就得大修的坦克發動機,會嚴重影響部隊的操作,帶來更多的維修成本,等等。
“這個炮塔的座艙,布置的很不錯啊。”
隨著生產線,繼續向前走,可以看到炮塔開始被放上去了。
這種步兵戰車,使用了14.5毫米重機槍作為車載的武器,頂部設計了一個炮塔,和他們的坦克一樣,是不會有炮塔吊籃的,只有一個吊椅,這個吊椅,就如同健身器材里面的一樣,看起來無比的簡陋,屁股下面一塊鐵板,后面的靠背一塊鐵板,這樣就可以了。
炮塔上面有舵輪,炮手需要手搖來轉動方向和高低角度,電動炮塔是沒有的,因為會加重武器的復雜性,畢竟,這種步兵戰車是需要大量生產的。
炮塔絕對夠簡陋了,而秦振華也總是能夠找到夸獎對方的語言:“這個炮手坐在吊椅上,如果下面壓到地雷上之后,炮手生存的幾率是相當大的。”
對步兵戰車來說,地雷的威脅是相當大的,各種步兵戰車都需要考慮到防雷的需求,地雷是從腳下炸起來的,所以,直接鉆在車里面的人,很可能會中招,而吊著的人,就能緩沖了。
“艙門做的也不錯,有兩個。”看著秦振華不停地夸對方,王二柱也在那里開始夸起來了。
西方主流的步兵戰車,是從后面下車的,因為在開到戰場上的時候,肯定是車頭對著危險的方向的,尾部開門,車體就能當做掩體了。
蘇聯人用的是側面開門的方式,夾雜在兩個車輪中間,所以,艙門很小,而且,又做成了奇葩的兩半方式,上面的一半向側面開啟,下面的半邊向著下面開啟,開啟之后,還別出心裁地形成了一個臺階。
由于是從側面開門的,所以,這種步兵戰車的兩側都有車門,這樣,萬一一邊遭遇襲擊,可以從另一邊下去,也算是彌補了艙門不夠大的一些遺憾了。
“咦,好像客人不止有我們啊。”此時,已經走過了生產線的大半,對面,似乎正好也有一些人,在向著這邊過來。
那些人,是穿著軍裝的,再看看對方的外貌,這邊的幾個人,臉上就變得難看起來了,如果沒有猜錯的話,這些人,應該是白象國的!
不是說我們是第一個國外客人嗎?看來這個列昂尼德,也是滿嘴跑火車的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