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只覺得韓懷義這是在搞一個“烏托邦”式的科研凈土。
表面看確實是這樣的。
T——A,也就是特斯拉和愛因斯坦兩大實用和理論科研中心進駐瓦坎達后,新羅馬的軍工科研,食品發展研究,醫療衛生研究等機構也相繼成立,然后以香帥+裴大中為首架構起來的教育機構也開始發威。
瓦坎達這里將擁有南美最頂尖的大學和印第安文化研究中心。
瓦坎達的人才政策明確規定,但凡能考入瓦坎達常青藤大學并順利拿到本科畢業證的學生,將自動擁有瓦坎達國籍并獲得一套兩層帶泳池的住房,以及一份年薪不低于2萬美金的工作。
為了支持瓦坎達的發展。
韓懷義還宣布從今年起至1920年逐步廢除羅馬幣,瓦坎達將用一款新的銀幣取而代之。
另外瓦坎達還將開始發展紙幣。
這兩種貨幣統一的名稱為“光明幣”。
銀幣圖案和羅馬幣其實很相似,但也有細節上的改動,比如那艘海船改為了被長城圍繞的南美金字塔,漢字的新羅馬,也為商字替換。
說來搞笑,印第安人喜歡紋身,聽聞商就是“他們祖先在遠東經歷的朝代”之后,從自貿區開始至南美許多印第安人竟在自己的身上紋上了“商”字。
他們對象形文字的興趣以及學習能力也遠大于對英文的吸收。
緊接著還發生了一件轟動南美的事情。
那就是某個考古隊真的在秘魯密林的某金字塔內挖掘出了中國的甲骨文式的上古文字。
行吧,你們自己開編吧我就懶得繼續忽悠了。
韓懷義是這么想的。
這會的歐戰,猶有余燼未熄。
德意志帝國在喪失凡爾登戰略主動權之后,于1917年開始感受到了風向的轉變。
他們的兵力和資源調動能力已經捉襟見肘。
和他們相比法國卻成為了歐洲大陸的領頭者。
吃了二狗子好幾下悶棍的英國皇家海軍目睹被改名為“波拿巴”號的航母在海峽里溜達時,眼睛都冒火。
他們國內的工廠也開始加班加點的研究航母,哪怕只是個簡陋的飛機平臺,他們都得將他弄出來。
要不然,倫敦隨時在法軍三叉戟的行動半徑內,這日子還怎么過?
不得不說大英帝國的工業基礎是強大的。
1917年6月,他們的首艘自產航母就從利物浦那邊的船廠悄悄的下海,經過測試勉強能達到新羅馬航母水平后,英國人決定趕緊再造幾艘,如此才能讓他們的海軍恢復自信。
這樣,他們才能抓緊時間再入歐洲,獲得分享戰爭紅利的機會。
然而打擊隨之到來。
1917年7月,美國人正式宣布加入歐戰協約國一方,他們購買自新羅馬的格蘭特和林肯號航母編隊跨越大西洋抵達法國盟友的港口,現在美國人和法國人加起來已經合計5艘航母編隊合計200架艦載機。
這些戰機在海峽起飛的話,能把1917年的英國佬炸回亞瑟王時代。
英國人頓時氣的不行。
他們認為,這特么肯定又是該死的查理搞的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