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沉浮,從來都不缺少傳奇。但說起最近十年來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就不得不提到王雁冰的名字。
他祖籍中州小城,生于七零年代初,幼年喪父,家境貧寒。九三年,王雁冰以弱冠之年,考進了大學,轟動一時。
那年頭大學生可是珍稀動物,這樣的家庭里出了一個大學生,毫不夸張的說,那簡直就是祖墳上冒了青煙,跟封建社會的寒門狀元差不了多少。
學費不多,區區兩百塊,路費也不多,不過一十八塊七毛五分。可家里只有王雁冰的母親這一個勞力,分到的土地也不到四畝,這么多年土里刨食,還要供著王雁冰上學,到哪兒弄這么多錢去?
好在,那個年代的宗法制還保有一絲封建殘留。老王家的族老們發話了,村子里你兩塊我三塊的湊錢,終于把這筆錢給湊齊了。也是在那個時候,通過本家的一個嬸子搭線,王雁冰和鄰村的一位姑娘定下了婚約。
這姑娘長得很漂亮,要盤有盤,要條有條,十里八鄉不知有多少人惦記。她家里是賣香油的,算得上個富戶。她家里與王家定親,除了傳統的茶點,其它一概不要,還主動負擔起了王雁冰大學期間的所有費用,圖的,就是小伙兒的錦繡前程。
沒成想,九六年開始,大學生畢業不再分配工作,企業開始改制,機關用人開始飽和。再加出身寒門,實在是沒什么關系可以走動,等到九七年畢業的時候,王雁冰沒能撈到傳說中的鐵飯碗,反倒成了正兒八經的無用書生。
這一下可了不得了。村子里開始冷嘲熱諷,姑娘家里面也炸了鍋。結婚是不用想了,人家那么好的姑娘等了你這么多年,青春損失費要怎么算?你讀書這些年的學費怎么算?這些年來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又該怎么算?
面對著漫天的冷言冷語,面對著那堪稱天文數字的賬單,王雁冰一氣之下,舍了老母親,背著個蛇皮袋子,一路討飯,到了魔都。
傳奇,從這里開始。
九七年的魔都,遍地都是黃金。短短兩年時間,王雁冰從一個金融公司的小職員,一路高升為投資部門主管。緊接著,他自立門戶,把所有能夠調動的資金孤注一擲的砸向了互聯網領域。
沒有人知道他當時承受了多大的壓力,甚至很多人都覺得他瘋了。可是隨著互聯網行業的飛速發展,一條咸魚,就這樣翻了身。
資本市場,唯結果論。當所有的非議都化為非凡魄力的注腳,王雁冰一躍成為精英中的精英,開啟了他的巔峰時刻。
新千年,王雁冰迎娶了一位地產大亨的千金,順勢進入房產領域,在那股房價飛漲的風頭上,又狠狠的分了一杯羹。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王雁冰開始熱衷慈善,頻繁出沒于各種各樣的慈善場合。
在旁人的眼中,因為一前一后的強烈對比,王雁冰的人生就好像開了掛一樣,精彩而彪悍,不需要任何解釋。每當聽到這樣的論調,王雁冰都會標志性的謙卑一笑,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