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吹噓,范公自然是范仲淹,杜守義年輕時做過很長一段時間范仲淹的推官,在西北一起對抗過西夏人,后來若不是犯大錯,他也能平步青云。
但正因為那次犯錯,宋夏戰爭結束后,他沒機會和范仲淹韓琦一起進京升官,而是被貶到眉山當知縣。
否則杜若和蘇小妹也不會認識。
杜守義繼續道:“眼下就有個機會,成都府府尹孫大人年邁致仕,已經向朝廷遞了告老還鄉帖,朝廷有意從四川本地挑選知州接任。”
他有些激動起來:“縱觀整個四川三路兩軍十三州,只有我與另一人有資格接任!而且我的優勢更大一些,那另一人連進士都不是,我好歹是天圣五年二甲進士出身!”
聞言,杜若才想起,杜守義是天圣五年進士榜二甲吊車尾,比之一甲探花韓琦,榜眼文彥博差了太多,像他這種名次,大多人終其一生能混到五品官就燒高香了。
而他曾經犯過大錯,還能在這個年齡混到這個地步,其實也是已經不錯了。
“爹你消息很靈通嘛,孩兒問句不該問的,你是朝中誰的人?”
如今朝中文彥博是首相,富弼次相,參知政事是王拱辰,這三位頂級大佬里,除了富弼,另外兩人都是杜守義同年進士,王拱辰就是韓琦口中那位東華門外唱名的狀元郎。
而富弼,則是范仲淹的鐵桿老搭檔,當年兩人一起主持的慶歷新政,而慶歷新政開始時,杜守義被范仲淹從眉山知縣調進京任秘書省評事,以馬前卒身份參與新政。
……杜若也就是那會和蘇小妹分開的。
后來新政失敗,杜守義和范仲淹韓琦富弼……一起被貶出汴京,輾轉到現在又回到眉州任知州。
所以杜守義是鐵桿改革派,而現在新政雖然失敗,但朝廷幾位大佬都曾經是新政支持者,都和杜守義或多或少有關系,杜若才有此一問。
“我是誰的人?”杜守義伸手捋須,緩緩道:“朝中相公們雖和我都有故交,但某身為大宋臣子,豈會茍且依附他人?”
杜若見他眼神堅定,不像說謊,便權且信了,心說難怪你不升官,原來是朝中無人。
但杜若這次想錯了,他目前對仁宗朝官場還不了解,雖然慶歷新政時期有很多反對派,但因為時間太短,加之君臣賢明,大方承認新政失敗,所以并未形成黨爭。
目前朝廷內高官們處處以君子行事標準要求自己,對百姓施仁政,對內更是潔身自愛,對官員選賢任能,和自己有仇的敢提拔,和自己親近的反而不敢提拔。
文彥博第一次被罷相時就是被大宋戰斗力第一第二的言官唐介和包拯聯手彈劾搞下臺的,這次他二度入相,第一件事就是把唐介從地方提拔到中央,直接升任知諫院左司諫,包拯的開封府尹也是他擢升。
歐陽修在嘉佑二年科舉時因為錯以為蘇軾文章是自己弟子曾鞏沒把蘇軾文章評為第一的故事在后世很有名,人們夸歐陽修高風亮節,但其實在這會的朝廷中,這是常態。
尤其是文彥博和富弼這兩位賢相當政時期。
但北宋又是中國所有朝代里黨爭問題最嚴重的,這要等到王安石變法之后,眼下政界還算是一片祥和。
“你小子,哪里來的這般心思?”杜守義異樣看著杜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