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位什么都知道的平叛帥臣卻一直裝作什么不知道,只是兀自將叛軍往死路上趕而已。
其實,叛軍不是沒有生路,楊幺白日敗后,不用管鐘相父子和什么城池,直接一頭鉆入湖中,神仙也拿他不下,而一日拿他不下,便是此番叛亂一時平了,將來以此人的威望和能耐,也必然能倚靠著強大的巫道基礎與地方人心再起。
但問題在于,叛軍自己也不知道,他們一直以為城池是強大的,水寨是弱小的……甚至連楊幺自己,在湖北被岳飛擊敗以后,都以為大圣爺爺才是最重要的。
這就很無奈了。
回到眼前,岳飛出兵第五日,外圍掃蕩工作與湖南地區的水寨拔除工作且不提,楊幺與鐘相被團團包圍在了沅江縣城。
城外兵馬,一半是朝廷官軍,一半是剛剛降服的叛軍,鐘相和楊幺到此為止,根本就沒有弄明白到底為什么會忽然間落到眼下這種場景……當然了楚王殿下對上四面楚歌素來是官配,大圣爺爺想來也是知道的。
上午時分,岳飛婉拒了諸降軍請戰、請為說客的種種要求,只以連日作戰辛苦為由,讓這些人安心觀戰。而等到下午時分,這位節帥盡發本部官軍,以極為簡陋的撞木、云梯、繩索,還有區區幾個油布包裹的火藥包為裝備,發起了全面的攻城戰。
城內叛軍皆是‘楚王’鐘相的親信,其中八成都未上過戰場,而本就不怎么高大的城墻更是在鐘相于城內營造宮室時被挖走了許多建筑材料。
故此,御營前軍萬余眾一擁而上,負土填溝,弓弩壓制,攀墻先登,沅江縣城幾乎是一鼓而破,周圍圍觀的降服叛軍只能咋舌于官軍之強大,感慨于自己幸虧選擇了投降。
畢竟,如此城池都只是一股而下,自家那破破爛爛的水寨,又怎么可能抵擋的住如此強大的官軍呢?
強弱之分,一目了然。
PS:黃佐應該就是說岳里面王佐的原型。
‘以王師擊水寇為難,以水寇擊水寇為易’是歷史上岳飛對張浚做解釋的原話。
除是飛來的梗大部分人都以為是洞庭湖上楊幺的,其實是五嶺叛亂中的典故,跟楊幺應該無關……但說岳以及很多文人筆記把很多典故糅雜在一起,讓人根本分不清楚。歷史上岳飛面對的是已經發展了六年的洞庭湖義軍,書里面是還不到一年,連個大船都來不及造,實力上根本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