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說白了不就是妥協,曹操的目的是漢征西將軍,劉備當前的目的看起來是周公旦,這兩者很明顯能協調。
更重要的是現在的情況,司馬懿也算是看清了,有陳子川在劉備那邊,正常的發展,曹操和孫策綁在一起也只能和劉備的差距越來越大,既然如此還不如換一種方式。
既然戰爭的方式已經不可能獲勝了,為什么不換稱廟堂之爭,雖說司馬懿相信劉備麾下不少人也能看出來一直拖下去遲早就能獲勝,但需要多久呢?
換成廟堂之爭的話,不說其他的話,打算從龍的那些人基本上當前就能拿到好處,而司馬懿從人性的角度去思考的話,曹操一方以陽謀的方式將當前這個機會放在臺面上的話,劉備一方能不動搖的有多少,真的是未必。
畢竟能混兩次從龍之功的話,為什么不試試呢,就算搞砸了,關他們什么事情,真變成了廟堂之爭,那些出謀劃策的文臣全身而退的可能性更大三成。
在這么多好處的情況下,司馬懿估摸著劉備被麾下眾人忽悠著和曹操坐下來談的可能性很大。
至于孫策,那有什么問題,站在司馬懿的角度,劉備一方和曹操一方有這等侵占孫策一方利益的機會,為什么不干。
至于得罪了孫策,那又能如何?真走到談判桌上那么就基本已經成了定局,就孫策一方的實力根本沒有辦法推翻。
在想清楚這些之后,司馬懿對于長安的形勢非常有興趣,因為如果真的是這般的話,劉家的宗室現在就應該開始串聯,準備撬天子的墻角了。
可惜司馬懿在長安的眼線不多,加之他現在在司隸和并州的交界處,來往又費時太多,實在沒有辦法遠程遙控,否則的話,司馬懿也不介意遠程操控一下局勢。
實際上在司馬懿想通這一點的時候,南下路上的周瑜從繁重的政務之中解放之后,他也從各種細節之中猜測到了這一可能。
這也是越是南下周瑜越發沉默的原因,甚至逐漸疏離陳曦和荀兩人,因為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在周瑜看來對于他們江東勢力來說實在是太糟糕。
劉備是宗室,曹操不管鬧得再兇,就之前放空治下的情況也已經表明了心思,曹操是漢臣,這么一來的話,劉備和曹操坐下來談的話,他們江東,或者說是孫策坐在哪里?
不識時務繼續在分裂的道路上走下去,那不是作死嗎?
至于也坐上談判桌,周瑜所能想到的只有和曹操一方談,然后借曹操的拉攏進入談判桌,可這么一來的話,就免不了需要和曹操保持步調一致。
本身他們江東的勢力在三方之中就屬于最弱,曹操雖說早年傷了一次根基,但是曹操的根基雄厚,文武群臣比之劉備最多是稍有遜色,所欠缺的不過是精銳老兵而已。
這等情況下,如果依靠曹操的拉攏進入談判桌,一方面免不了劉備的敵視,另一方面免不了和曹操步調一致,這種情況下用不了多久就會因為缺乏自主性被曹操逐漸的限制住。
甚至說的過點,最弱的他們這么混的話,搞不好被曹操逐漸吸收掉都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廟堂之爭和戰場拼殺完全不是一回事,雖說周瑜自信自己的智略不差,但如果在廟堂上拼殺,就周瑜現在的感覺,他還有陳曦,遲早被坑死。
陳曦因為本身的精神天賦可能還無大礙,最多失去大多數的權勢,但人身安全和地位可能不會有什么問題,而他和孫策,得了吧,肯定被那潭名為政治的水活活淹死。
所以周瑜現在已經尋思著怎么壞掉可能出現的曹劉談判,順帶他現在已經有些眉目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