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利與**這種程度引起的戰爭,在我看來是最容易解決的,而意志與意志引起的戰爭,而且雙方盡皆是為了正義而戰,那么最后血流成河也是理所當然。”陳曦聲音低了三分,頗為失落。
“如果不算是孫伯符,您和曹司空的戰爭其實就是意志之戰,你們都有很明確的意志,也都確信自己是在為了這個國家而戰,為了百姓而戰,你們可能會有私欲,但是大體上確實是為國為民。”陳曦平淡的敘述著歷史上的情況。
曹操那一句“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雖說張狂,但這是實話,同樣劉備也有著近似的意志,他們兩人從意志層面都沒有錯,所以他們才會不死不休。
**和私利的戰爭便于化解的原因就在于他們現實,而意志與意志的戰爭,說白了就是,你們根本不能理解我背負的是什么!
曹操能突破人類的底線去完成自己的理想,去貫徹自己的意志,劉備能在最艱難的時候保持自己的底線,不去違背自己的意志,這倆貨要是能共存才見鬼,這倆貨的戰爭都是掛名正義,實際純粹意志的戰爭。
所以陳曦很討厭因為意志和所背負的理想引起的戰爭,因為一旦變成這樣那么不將對方**毀滅掉,那誰也別想獲得最終的勝利。
然而人心就是這樣,擁有貫徹理想,貫徹意志的力量,那么誰會認慫,誰會為了別人的理想讓路?
這在陳曦執政初期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因為要保留中原元氣,那么這些精粹能不殺就別殺,而不殺的話,也就意味著對方會不斷的壯大,這么一來距離意志的碰撞就會越來越近。
直到后來陳曦想通了,我為什么要考慮這些,我腦子有坑啊,我其實最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變強,變得更強,變得比所有人都強。
強到什么程度呢?
那當然是強到讓曹操,孫策,還有所有不滿意他的人認識到,“你這么強還愛好和平實在是太好了!”
這么一來的話,不管是我要和平,還是我要戰爭,亦或者我要打出去,那不都是我一句話的事情嗎?
所以管他意志不意志,管他理想不理想,變強,持續變強,一直變強到讓你們所有人都覺得,劉備開出這個條件真的是很有誠意了,對方沒滅了你,你都應該感恩戴德了,你能有資格和對方談條件,那都是對方給你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