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洋灑灑,五十萬兩花出去了。
但張信覺得值!
起碼斬了那些貪官惡吏,驕兵悍將后,云貴兩地風紀大為改觀,百姓臉上有了笑容,不再終日惶惶不安,對平西王府和張信也有了許多贊譽。
這些暫且不談。
俗話說得好: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盡管平西王府權勢滔天,倚靠盤剝百姓,胡作非為,每年所賺銀錢不少,但吳三桂奢靡的性格,也影響了吳軍陣營的許多人。
奢靡攀比,紙醉金迷,這便是吳軍陣營的實際現狀。
那五華宮修的跟皇宮大院一樣,張信管不了。但其他人,張信還是有膽子管上一管的,當即下令,各地官員將領不得放蕩奢靡,荒淫無度。
要是被他發現,有一個查處一個!
有了先前斬殺貪官惡吏、驕兵悍將的例子,各地官員和將領收到張信命令后,全都低調了許多,起碼不敢在明面上窮奢極欲了。
止貪,遏暴!
這兩把火燒起來,所有人都對張信刮目相看,即使夏國相、胡國柱、郭壯圖等幾個實權姐夫,見了他也是恭敬抱拳,不再以‘子侄’待之。
更何況是其余官員將領,更是對他畏之如虎,膽戰心驚,生怕被他砍了腦袋。
當然,張信也并未一味地殺人。
殺人能濟什么事?!
只要大家面子上過得去,不要做得太過分,他也愿意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畢竟四年后削藩旨意傳來,吳軍就要起兵,他也不想殺得無人可用。
整肅玩吏治軍紀,張信開始做正事了。
云貴兩省,位于西南地區,多山多高原,交通不方便,更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所以云貴兩地相比其他省份,還是比較貧窮的。
這樣的情況,即使是后世也未能改變多少,永遠落于人后。
經過這幾個月的考察,張信對這一情況,更是了解頗深,所以他回到昆明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找番薯玉米的種子,準備大肆發展農業。
百姓的水田是不能動的,那是維持云貴不亂的根本,必須按照原樣來,頂多就是將后世的一些先進經驗,傳授推廣給百姓,希望能讓產量增多。
然后就是購買大量農具、耕牛,免費租賃給百姓,讓百姓們人力得到解放,開墾種植更多的田地。
一時間,云貴百姓如遇甘霖,迎來了一場及時雨。
為了防止各地士紳官吏盤剝百姓。
張信更是讓專人盯派此事,將農具、耕牛親自交到農戶手里,一旦發現有士紳搶奪的情況,就立刻制止,從重處理。
這還不止。
當番薯、玉米的種子買回來,張信更是親自上陣,每日上山下鄉,率領李西華、楊溢之等親兵護衛,發動農民群眾,開墾農田。
云貴有的是山,張信與李西華劃分出一部分田地,率領百姓開墾農田,種植番薯玉米等農作物,然后按照一部分比重收取賦稅。
百姓們很激動。
因為開墾出來的農田,都會成為他們的私田,賦稅更是極低。
“世子是救苦救難的活菩薩啊~”
張信、李西華上山下鄉的過程中,經常能聽到百姓們發自肺腑的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