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石眼睛盯著她的眼睛,手開始不老實起來,游走起來,羽然的臉色很快紅到脖根。
鴛鴦/戲水,激起千層浪,天合之作。
.......
此處省略一萬字。
第二天,陳石下午請假來到公司辦公。
他寫的文集已經寫完,可以排版了,喊來楊瀚文,安排文集出版的事。
楊瀚文拿到稿子,回自己辦公室先看了幾篇,說實話,他不太喜歡這種類型的體裁,感覺比較適合中學生。
但他不得不承認,老板寫得就是好。
“老板才華橫溢,不過,想賣成斗破那么火爆有些困難,但如果能有五分之一成績也算火爆了。”
迅速安排下屬排版,向出版社拿書號,然后安排印刷,自己也思索一下,看看哪家出版社好些。
陳石安排完《陳石文集》的事宜,然后叫來方致遠。
三個城市的美邦專賣店已經步入正常軌道,體育專賣店和中端服裝品牌已經開展有一段時間,不知具體進展如何。
目前來說,陳石對服裝公司基本相當于甩手掌柜,雖然公司大了,但很多事都是由方致遠這個總經理助理去拆分他的總計劃,安排工作。
總的來說,陳石比創業之初輕松多了。
文化傳媒公司那塊,他更不用管,事情也不多,楊瀚文都能應付。
不過,陳石自己也留了一手,重視公司制度,保證沒有楊瀚文和方致遠情況下,甚至缺少一些部門經理情況下,公司也能正常運營。
如果不是以制度管理,而是靠人治,哪天副總和經理全體離職,公司立刻一團遭,離倒閉也不遠了。
大多數企業倒閉或者出現一些危機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企業沒有真正地落實制度,沒有真正拿起制度的“鞭繩”,來讓企業管理走向更規范的道路,沒有對員工產生激勵和鞭策的作用。
很多企業看重人治,陳石在一本管理書上提到“85/15理論”。
這是管理大師戴明所提出的,意指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上,任何的失誤,有85%的可能是制度、體制本身的問題造成的,只有15%是因為人的錯誤所致。
一般人不了解這種狀況,遇到問題總喜歡強調“換人做看看”,或追求“下一個老板可能會更好”,結果是緣木求魚、南轅北轍,無法真正地解決管理問題,也無法做到企業標本兼治、長治久安。
陳石前世體會挺深刻,他做焊工時,他的車間主任手下管十一個人,喜歡人管,工藝什么的看不起,感覺沒什么卵用。
陳石他也承認,有些工藝與實際性有些差異,工人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干,不按工藝走。
結果,后來公司擴大經營,擴招焊工,車間主任管理的人多了,超出他的管控和精力,工人不按照工藝走,他一個人管理不過來,質量常出問題。
換了一個車間主任,也不可能熟悉每個人的實際情況,很難適應。
若有好的規范和制度,工人能夠按照規范和工藝執行,根本不用擔心換了中層之后生產沒法順利執行。
就像秦始皇,他在,趙高再牛叉,也是在嬴政的威壓之下,不敢撒野。
哪怕秦始皇殺得再多,主張王道教化天下,
嬴政一走,他的帝國就搖搖欲墜,危如累卵,他的子孫根本沒有能力壓過野心之人。
如果嬴政在時,把國家的各種體制規范好,也許秦國會走得更長遠一些。
這是陳石的理解,未必對,歷史的問題太復雜。
但用管理體制和制度來規范企業的內部管理,借以安身立命的企業體才會可持續發展。
人治也許能得天下,但唯有體制和規范方能持久治天下,方能推動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