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下午三點。
林州,林州日報社,總編辦公室。
辦公室里,報社總編付紅旗正在審查各版主編送上來的新聞稿件。
在整個新聞報的的過程中,他是新聞稿件最后的‘把關人’。
新聞學上的把關人,也就是看門人、大篩子。
根據新聞的三要素,新鮮度、吸引力、重要性,進行初步篩選。
再結合國家的形勢,宣傳部門的相關政策,當前的地區輿論熱點,對入選的稿件進行二次把關,什么新聞能報道,什么延遲報道,什么新聞重點報道,什么新聞給多大的版面,放在哪個版塊,這都需要總編這個最后的把關人來決策調整,要是出了差錯,哼哼!
“哎,忙啊忙啊!”
付紅旗放下手中的稿件,嘆了口氣,天太熱了,就算風扇從早吹到晚,可身上的油汗從不停地往外冒。
他拿著毛巾擦了擦頭上那塊不毛之地,又擦了擦臉。
“什么味?”
他皺著鼻子聞了聞毛巾,都餿了,怪不得臉上一股餿臭味。
正要起身洗臉,忽然桌子上的電話響了。
“喂!”
他隨手接了起來。
“哦,部長你好,我是林州日報的付紅旗!”
來電話的正是頂頭上司LZ市宣傳部長鄭保衛。
付紅旗與鄭部長的關系其實還不錯的,革命友誼。
平時叫老鄭、老付都行,可剛才鄭部長打電話過來稱自己‘付總編’,一副公事公辦的口氣。
他心道不好,肯定是哪里報道出了岔子。
“部長,你問‘市狀元投機倒把’的新聞?...部長,那條新聞是由地方上的通訊員采集上來的,上面還有丘山縣宣傳部領導的簽字,應該沒有問題。”
通訊員就是記者的線人,每個記者名下都有幾個提供新聞線索的通訊員,就像公安與臥底一樣,線人越多,新聞來源越廣,采集的效率越高越及時。
有些通訊員新聞素養高,會寫新聞稿件、通訊報道,那么他們就可以直接把寫完的稿子交給記者,經過記者審核之后,可以當做一份成熟的新聞稿件處理,若是稿件被采納,在消息的開頭或者結尾,會在記者之后,加上通訊員某某,相應的通訊員也可以從報社領取一份微薄的薪酬。
付紅旗記得,前天那份關于市狀元的消息稿件,就是從地方上的通訊員手中拿來的,那個通訊員是在丘山縣宣傳部門工作,稿件上有縣宣傳部門負責人的簽字,表示新聞已經核實,可以報道。
難道有什么問題?
“付總編,那篇報道問題很大啊!”
鄭部長的聲音很嚴肅,“人家丘山縣縣長都把電話打到我辦公桌上了,投訴你們日報社不經查實勘驗,大搞虛假報道,亂朝人家丘山縣市狀元身上潑臟水,你說我怎么向人家王縣長交代?
王縣長可說了,丘山縣窮,建國以來,高考市狀元第一次出現在丘山縣,人家寶貝的很,可你們倒好,好好的市狀元,哦,對了,我剛才問了一下,咱們這位市狀元郎在西川文科總分排名第三,還是一位大探花郎,你們夠厲害的,一支筆就把人家打成了投機倒把犯,你說怎么辦吧?”
付紅旗拿著話筒,被老上司懟的滿頭大汗,他也不管毛巾是香是臭,一邊擦著汗一邊想著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