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塘捉的魚不算多,但也有一百多斤,楚向東幾家只留了點自己吃,剩下的全送楚朗家了。
父母還沒回來,楚朗就幫著過秤,算好了帳。
“向東叔,養蝦跟養魚不一樣吧?這些你都懂?”楚朗試著問道。
“這你放心,我又不是小年輕了,哪會拿錢扔著玩?”楚向東說起來倒是信心滿滿。
楚朗點點頭,心里倒也認可了這話。
他印象中,當年楚向東確實是靠養殖水產發了財,沒道理提前幾年就做不成了。而且楚向東畢竟走南闖北多年,早就過了沖動的年紀,沒有把握也很難讓他拿錢出來。
也許是孩子都在家的緣故,今天楚志誠回來的比較早,半下午就到了家。
“你媽還沒回來?”楚志誠先喝了一碗水,這才抽空問道。
“沒呢。”楚朗接過空碗,又倒了些。
“我看你向東叔家坑里沒水了,咋回事?”
“他說要養蝦來著,別的我也不知道。”
“哦。”
正聊著,大門口傳來張巧娟的喊聲,楚朗連忙跑過去幫著把門打開了。車后座還裝了一大袋子粉條。
“從大姨家拿的?”楚朗隨手折了一根嘗了嘗。
“她家前幾天新打的。看看,今個就吃羊肉燉粉條吧。”張巧娟把粉條都拿下來,笑呵呵的道。
“我榮良哥答應了?”楚朗問道。
“這么好的事,他巴不得答應呢。都說了,啥時候上班去說一聲就妥了。”
楚朗點點頭,“那我明個上午去市里一趟吧,店面我都看好了,到時候直接定下來。”
他以前去市里賣魚,早就把市區各個地方摸熟了,哪里開店好,心里已經有數。
第二天,楚朗就跟楚志誠一人一輛自行車,一塊去了市區。
這一段經營下來,楚朗也算摸清了一些路數,就算再好吃,大人其實也很少買這些零食類食品來吃,就算買也多數是為孩子。于是,學校附近當然就成了很好的選擇。
師專旁邊幾條街就是一所小學,楚朗初步決定把新店開在這。
這年頭城里擺攤的有,但不多,小學門口也一樣,只有一個賣文具的跟賣芝麻球的攤子相依為命。
校門口不遠是一片民居,臨街也只有聊聊幾家商戶。
楚朗很快相中了一戶待出租鋪面,向旁邊居民打聽了一下,沒一會就找到了人。
二十多平的地方,討價還價后,以每月七十九塊錢成交了。
拿到鑰匙,因為今天師專那邊店里也沒打算開張,父子倆就沒多逗留,直接回家了。
接下來就要忙著新店裝修跟置辦用品,都是楚志誠的事。
倆人回到家才半上午,正好看到楚向東家池塘邊停了輛拖拉機,車斗里碼放著幾個袋子,好像是石灰。
楚向東就在池塘邊,正跟在一個眼鏡中年人屁股后邊,拿著筆記本,邊聽他講邊笨拙的做著記錄。再看旁邊,楚成棟那小子居然也回來了。
不用說,楚朗已經猜到,那人應該就是楚向東信心的來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