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如此,吾兄所言甚是,我正想去太行山人那里求學,只是之前黃巾未滅,道路不靖。”荀諶也是大為點頭。
他們作為世間的超謀之士,自然對自己的頭腦大有自信。
深信如果去太行山人那里求學,自然能大有成就。
絕對比那些寒門貧民子弟強出無數。
事實也是這樣,畢竟他們有著深厚的學問基礎,而且有著良好的實踐環境。
崔成頓時明白了。
面對太行山人這一橫空出世的真賢者,他們崔家選擇保守一路,敵視之;而荀家則選擇接納學習。
高低立刻見了分明。
沒有辦法,他只好道“我觀其人,自建制度,將來必要代漢,難道兩位也要支持不可”
荀諶默不出聲。
荀彧則是皺眉道“正因其人要代漢,我們才要深入門下,學其道,才能反制之。”
崔成點點頭,最后還不死心道“真就無人,無兵,無將可敵之大將軍,宦官,當今陛下”
荀諶搖頭笑道“太行山人以太行山為根基,廣立山寨,把守險要,開墾荒田,內有泉水,外人以十萬之眾討伐,也足以抗拒。”
“如今陛下耽于享樂,雄心早消,兩位皇子年幼,內有宦官,外有外戚,爭斗不休,黃巾一事,已經消耗巨大。”
“可是各地還有鄉勇,還有各地刺史”崔成又問道。
“鄉勇自保有余,眼光短淺,有長遠眼光者,此時尚無兵權。”荀諶搖搖頭。
崔成徹底明白了。
同時深深浮現出恐懼。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這太行山人悄悄落子,就落在了眾多勢力無暇或者不愿意顧及之處。
山地貧瘠,就是雞肋,又有幾人愿意為了雞肋,大費周章
于是就眼看著太行山人有謀反之舉,也是漠然應對。
“可惡,這不就和之前的黃巾一事相同嗎明明幾年前就有人向朝廷示警,朝廷卻置若罔聞”崔成突然恍然大悟。
“是啊,朝廷上下,早就沒有了進取之心,只是得過且過。”荀諶有一句話沒說出來,王朝末年,基本都是如此。
何況陛下還賣官鬻爵,官員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積累買官錢,升官錢上了,哪有人愿意耐心除掉禍害
“之前平黃巾時,南方涌現一員虎將,乃別部司馬孫堅,孫文臺,或許能夠較量一二,但距離太遠,鞭長莫及。”荀彧想了想,又嘆息道。
“呵呵,兄高看那孫司馬了,猛烈有余,智謀不足,他若與太行山人對陣,只一陣,就會全軍覆沒。根據商人之消息,現在太行山中有精兵兩萬,孫司馬不過精兵千余,又多為南方男兒,如何在北方山中作戰不戰則已,一戰必亡。”荀諶搖頭道。
“戰場之事,非我所長,我侄荀攸擅長軍略,可請他過來。”
隨后荀家家主離開,讓荀攸過來。
于是四人與密室中,再次談論大勢。
這也是當今智謀之士,最喜歡的事情之一。
“太行山人雖強,但也有一致命弱點。”荀攸果然語出驚人。
其實他年齡大出荀彧六歲,只是輩分問題,所以是侄子。
如果常不見面也就無所謂了,偏偏還天天見面,就有些尷尬了。
“哦,愿聞其詳。”崔成趕緊問道。
“其人年紀太輕,根基太淺,名望不足,世家必不信服。割據山中尚可,一旦出山征伐天下,必然是處處反對,處處遲滯,因此他的法子,一旦被外人學走,就可有人借機壯大,進而反過來吞噬他。”荀攸胸有成竹道。
崔成恍然大悟。
同時也明白了自己和荀家的巨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