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勞動力。
富人有什么,有糧食。
如何讓窮人得到富人的糧食,靠強制分配
強制必然會帶來反抗,一旦有反抗,這東西就運行不流暢,終究會效率低下。
那該怎么辦
通過商人的手段,商人通過制造和購買各種新奇之物,交換來富人手中的糧食,讓窮人能夠出賣勞動力給富人,進而也獲取到糧食。
這也就是所謂的資本。
當然商人沒有憐憫,資本也沒有。
一旦發現勞動力太多太濫,競爭激烈,為了降低成本,他們可以做出讓六歲孩子去工場干活的事。
孩子索要的報酬只有大人的二十分之一。
而重復的工作,卻有三分之一的效率。
所以還要有制約。
總之得適度處理。
所以崔成告訴主公,不可重農抑商。
只是這一回,曹操沒聽他的。
很快就開始壓制商人。
因為曹操發現了這些商人有個很大的問題。
什么問題
因為這些商人天然地以呂不韋為目標。
有了錢并不滿足,還要沾上吏員。
他當然明白為什么
商人才知道什么樣的生意利益最大,也最好賺,還不怕虧本。
那就是投資皇帝。
一個是呂不韋,一個是糜竺,還有范蠡。
都是商人成功的典型。
這些人,如果壯大起來,肯定會威脅到曹操家族的統治。
曹操需要商人,又需要壓制他們。
讓他們乖乖地充當軍需的供應者,而不是國事的決定人。
而且還有一大問題。
商人可比農民難以管理。
崔成繼續沿用儒家那套選官之法,上下尊卑,等級森嚴,弊端很快就展現出來。
商人在蜀地經營困難,經常遭受到吏員的盤剝和欺凌。
他們同時也勾結更大的吏員。
四處投資各種吏員,讓他們為自己牟利。
總之在曹操看來,商人有好的一面,更有壞的一面。
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太不好操縱和管理。
曹操還是決定抑制他們。
好降低越來越多的管理成本。
崔成看到這里后,頓時覺得不對勁,于是勸諫道
“商人謀取暴利,而且還經常蠱惑人心,的確可惡。然而他們能調劑四時不足,而且更加上進。太行山人說過,商人是世界上最有動力的團體,最有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團體,也是最有破壞力和邪惡的團體,利用好他們才能真正解決治亂之因。”
“哦,我看他們除去高賣低買也解決不了什么問題。”曹操有點傲慢地說著。
曹操就這毛病,一有大成就就傲慢了。
其實三國主君都有這毛病,劉備、孫策,孫權,都一樣。
唯一一個從頭到尾都謹慎的就是司馬懿和諸葛亮。
他們就沒有因為傲慢吃大虧。
曹操現在年紀輕輕就擁有一個大州,而且是蜀地是很富裕的,因為沒有大亂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