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才不想天天給別人撐腰,他們要的是輕松來錢。
比如吃干股,萬事不操心。
然而他們忘記了,那樣的話就不得人力,不得人心。
當聞人升在富集店鋪,整合店鋪人才,王巡撫的動作也開始了。
清理田畝。
僅僅半個月,他們就從王府太監那里清出來2萬畝土地。
還要超出王巡撫的預計。
這都是占的官田。
也就是本來就是官府的土地,大明土地屬性很復雜,有民田,有官田,有皇莊,有軍田,有藩王所有,有太監占田。
有很多土地都很肥沃。
該鎮多出2萬畝官田的話,那就是一年能多產8萬石細糧。
原因很簡單,那些土地都是沿河,有水渠甚至有水車的土地。
好地才值得王府太監下力氣。
旱澇保收,不是空話。
甚至多下點力氣,多精細化管理一下,也不用什么領先技術,只要將這時代農書里講的東西給用上,就能每畝多產一石,也就是多產2萬石。
其實農業技術傳播極慢。
即便有農書,但大部分人是文盲,秀才又不屑于學雜學,都將精神用在科舉的八股經義上。
這就導致辛辛苦苦積累的技術,最后流傳不開,不能促進社會進步。
儒學一家之害,莫大于此也。
雖然有少數儒生也意識到雜學重要,難以改變眾人之心態。
清理出兩萬畝后,王巡撫就宣布停下了。
這也讓蠢蠢欲動的暗流,戛然而止。
反正就是完蛋了兩個中飽私囊的太監,藩王對上巡撫,并不占據優勢。
何況巡撫是給朝廷增加了用度。
天子看到之后,只會高興。
至于有“親親”之說,在8萬石糧食,約合4萬兩銀子面前,即便給佃農一半,也有2萬兩,兩個太監算什么事
皇上不可能為這事罷免一方巡撫,只會夸獎對方辦事辦的好。
除非對方招惹到更大的勢力,惹得皇帝也麻煩時,巡撫才會倒霉。
比如崇禎后期的薛國觀,這位老兄就很勇勐,提出“在外的群僚百官的借款,由我等承擔;在內的皇親國戚的借款,非由皇上決斷不可。”
明明是為了朝廷用度著想,結果遭受勛貴利用皇子生病一事造謠反擊,崇禎自己沒有擔當,畏懼退縮,反而暗恨這位老兄,最后趁著有人彈劾他,就將他干掉了。
要知道對方可是閣老輔臣,自從夏言被殺,他是第二個被殺的輔臣。
這種事多了,也難怪最后李自成進攻bj,無人防守,無大臣抵抗,9成直接跪地投降。
崇禎無處逃亡,直能吊死。
活該。
不知好歹,沒有擔當,分別不清楚誰是為國。
即便這位老兄有些私人問題,但心地和目的是好的。
所以聞人升可不會給這位老兄效力的。
當然他只會為自己效力。
有位兄臺說的對,靠山山倒,靠河河干,只有靠自己。
女真能奪天下,陰謀詭計很多,但核心還是自己的核心2萬披甲人,3000白牙喇,1500葛布什賢。
他們的優勢就是步戰列陣,騎兵兩翼,陣而后戰,以強力的步弓,重甲步兵,列陣進攻,打擊敵人動搖,然后以騎兵兩翼包抄動搖敵人。
最后敵人潰退,以騎兵屠殺。
每次大勝都是全滅敵人,自己若是輸,則是小敗,有騎兵壓陣,能夠從容退卻大部分。
等于玩游戲時,保存著核心兵力,不停增長經驗。
很多白牙喇都是20年以上的老兵,三甲不死,不停作戰。
上陣時,自己主動就能列陣,發現敵人縫隙,動搖敵人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