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在暖閣里,弘治皇帝看著諸多的試卷,已有些乏了。
雖是核驗,可這些奏疏,俱都讓他提不起精神,依舊還是乏味無比。
他將試卷擱到了一邊,搖頭苦笑道:“哎,諸生專精八股,而疏于策論,文風斐然,能切中要害的人,卻是鳳毛麟角。”
發出了這個感慨,也非是空穴來風,從前弘治皇帝就很喜歡那些文采斐然的士人,可做了皇帝,一年下來,不是大旱,就是大水,不是大水,就是邊關告急,要嘛就是土司叛亂,他這才發現,那些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有多么的重要。
劉健見陛下起了談興,便也擱置下手頭的事:“陛下言重了。”
弘治皇帝不置可否的笑了笑:“王守仁的卷子,朕又再三看了,若是核驗沒有問題,就選他為第一吧。還有這個楊文時,此人的策論,倒也大氣,他在會試名列十三?此番,點他第二……”
他連續報了十幾個名字,到了第十五個時,才淡淡道:“歐陽志的策問,匠氣重了一些,名列十五……”
劉健聽到此,心里感慨,這歐陽志可惜了。
不過對于歐陽志的答卷,他也不甚滿意,確實如陛下所言,匠氣太重了一些,方繼藩上一次出的主意,建什么山地營,也不是沒有道理,可問題就在于,和其他的策論相比,似乎還差了點兒氣候,何況陛下不是已下旨建設山地營了嗎,可除了糟蹋了許多錢糧之外,至今也沒有什么戰果。
謝遷和李東陽對此倒也沒有什么異議。
弘治皇帝大抵的說出了自己對這一次殿試的想法,便又準備低頭繼續閱卷。
卻在這時,暖閣外,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外頭有人聲音嘶啞地道:“陛下,內閣遞來了奏報,說是十萬火急。”
內閣的?
現在內閣的大學士都在這里,想來是待詔的翰林遇到了麻煩的事,所以特來奏報。
弘治皇帝皺眉,有些慍怒。
這些事,難道都辦不好嗎?難道他們不知,他正和劉卿家等人有更重要的事在辦?
可事到臨頭,卻還是壓抑住了怒火:“什么奏報,送進來。”
立即便有在外值守的宦官匆匆進來,向弘治皇帝行了禮,接著,一份奏報擺在了弘治皇帝的御案上。
弘治皇帝低頭一看,卻是驚住了。
是貴州送來的急報!
再聯想到方才十萬火急四字,想來貴州的軍情,一定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弘治皇帝沒有猶豫,立即取了奏疏,打開,這一看,他是徹底的愣住了。
“臣王軾叩首問安,貴州奉陛下旨意,籌建山地營,日前,山地營出戰,遭遇叛軍大部,三千人馬,與賊鏖戰,叛軍雖擅山地,而我山地營更為驍勇,山地作戰中,如履平地,勇不可當,賊軍大潰,山地營趁勢掩殺,賊軍敗走金山寨,即日,山地營克之,趁勝追擊,勢如破竹……
今斬首叛軍五千三百七十一級,拔寨二十三座,又有一寨,不待山地營殺至,賊軍風聲鶴唳,如喪家斷脊之犬,將其付之一炬,臣聞此捷報,喜出望外,今特加急報捷……”
弘治皇帝臉色頓時鐵青起來。
下一刻,狠狠的將奏疏拍在了案牘上:“王軾,真是好大的膽子,竟敢冒功,這是欺君罔上,萬死莫恕!”
弘治皇帝算是極少動怒的,至少在臣子們面前,當然,如果是碰到了太子的話,是另一回事,畢竟,也沒有幾個人有那勇氣和智商會如太子那般肆無忌憚的蹦跶了。
劉健一驚,忙道:“陛下……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