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真萬確,消息……已傳開了。”
弘治皇帝抬頭,看著房梁。
眼睛通紅起來,嘴唇亦在顫抖。
劉健諸人,倒吸了一口涼氣。
而蕭敬與牟斌對視了一眼,心里似乎了然了什么,露出了狂喜之色。
太子殿下,賢明哪。
當今之世,不比往朝,陛下的心思,作為宮中第一宦官的蕭敬,怎么會看不透呢?
歷朝歷代,太子都是苦命活,他必須得賢明,卻又不能賢明,君臣父子之間,固然有骨肉之情,可也互有戒備和提防。
可唯獨是在弘治朝,這些是根本不存在的。
當今皇上,只有太子一個兒子。
當今皇帝,不只有太子一個兒子,而是將自己所有的期望,都放在太子殿下身上。
當今皇上這輩子,也只有一個妻子,連一個嬪妃,都不曾有過。此等舐犢之情,可想而知,他對家庭的責任感,遠超任何的帝王。
所以,在任何時候,皇帝或許都害怕太子羽翼過于豐滿,都害怕臣民對太子過于熱愛。
可在當今,陛下只恨臣民們對太子還不夠熱愛,恨太子殿下賢明的不夠。
這一場滔滔大哭,這一次的尋死覓活,瞬間,將這求雨的功勞,落在了太子身上,而不是一個道人。
太子為皇帝分憂,這是孝心。
太子殿下不忍百姓受干旱之苦,這是賢明。
就在一個時辰之前,百姓們還被人煽風點火,表現出了對朝廷的不滿,而現在,一旦此事流傳,不但太子殿下愛民的形象樹立了起來,也將這上天之子受上天眷顧的事跡傳播到了宇內。
所有的流言蜚語,一切的造謠生非,只在瞬間,不攻自破。
弘治皇帝怎么能不激動。
“殿下仁德至此,臣民若知,無不歡頌,恭賀陛下。”蕭敬拜倒,你看,一場大雨,那朱厚照和方繼藩愉快的將整碗功勞端了去,可蕭敬,也想跟著喝一口湯。
牟斌亦是不敢猶豫:“恭喜陛下。”
劉健等人紛紛喜笑顏開,太子殿下,真是愈發有明君氣象了。
當然,文臣和廠衛的解讀卻是不同的。
劉健、謝遷和李東陽,更關注的乃是太子的表現,本來,這是一場私下里的祈雨,說實話,百官對此,都是捏著鼻子繞著路走。
可現在看來,這已不是一場純粹的祈雨活動了。
這祈雨,更像是告天罪己。
以太子的名義,向上天承認自己的疏失,接著,便是萬方有罪,罪在朕躬,請上天只責罰自己一人。
非常標準的罪己模板,教科書式的典范。
那么,這對于劉健等人,就有了新的認識。
會笑的女孩子運氣都不會太壞。
啊,不,對于文臣們而言,懂得認錯和罪己的皇帝和儲君,都不會太壞。
劉健激動的看著弘治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