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營報了如此大的功勞,這是冒功,誰說出去,誰便是死,而且還是團伙作案,一個都別想溜。
如此一來,他們必須得維持著山地營的‘形象’,倘若讓山地營出戰,敗了,哪怕只是一場小的不能再小的敗仗,一旦傳出去,他們一個個,誰都要完蛋。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把這山地營像泥菩薩一般供起來,死都不得出戰,萬萬不可露了馬腳!
他們也是有苦難言,這方景隆初來,不曉得內情,更不知他們的苦衷。
前幾日,一場大敗又傳了來,卻是叛軍襲擊了一座縣城,這縣城乃是四方通衢,兵家必爭之地,因而王軾立即調了一衛兵馬前去馳援。
誰料,叛軍狡詐,圍縣城是假,半路截擊明軍是真,在沿途設下埋伏,頓時,三千多人死傷,帶隊的游擊將軍亦是戰死。
這游擊將軍,論起來,還是方景隆的老熟人,當初他在云貴平叛,就曾和這游擊將軍有過交道的!
方景隆怒了,一收到噩耗,又是要請戰。
可如見了鬼似的。
雖是大敗,連那縣城都沒了,叛軍擊潰了明軍,轉而拿下縣城,擄掠了一番之后揚長而去。按理來說,無論如何,王巡撫非要進行報復不可,可王軾卻依舊還是按兵不動。
雖然巡撫和總兵乃是平級,可大明以文制武,有著無上權威。歷史上,袁崇煥殺毛文龍,這毛文龍可是堂堂總兵官,在武官之中,是何等的顯赫,到了最后,不還是說殺就殺了。
王軾不許,方景隆是有脾氣也發不得。
于是乎,大家索性各上奏疏,相互彈劾,朝中對此,似乎并不感興趣。
方景隆乃是老臣,勛貴之后,他的兒子,又剛剛立了大功,深得皇帝之心,自然也不忍苛責。
而王軾乃朝廷欽命的巡撫,右副都御使,在朝中,素有賢名,連內閣三公,心里都是多多少少偏向王軾一些的。
所以沒有邸報來申斥,謝遷卻是給王軾寄來了一封私信,大抵的意思是,讓王軾不可文武失和。
表面上,是私下里來告誡,可得了書信,王軾就如同吃了一顆定心丸,內閣大學士送來了書信,本身就代表了整個內閣,是偏著自己的。
何況,不是還有中官為自己說話嗎?宮中對自己,料來也會說一些好話的。
所以,王軾自是高枕無憂了。
卻在此時,一封邸報卻讓王軾懵了。
將這邸報連續看了數遍后,王軾才回過神來,他忙對身邊的侍從道:“去,請方總兵。”
方景隆一頭霧水,他和王軾關系本就緊張,現在巡撫行轅有請,倒令他心里暗暗戒備。
可人一到,卻是見王軾笑嘻嘻地朝他道:“方總兵,來來來,請坐,請坐,恭喜啊,恭喜了..”
“啥?”
…………
實在抱歉,這章更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