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連自己堂堂進士出身的人,都想不透這其中的道理,無法中浩瀚如海之中尋覓到真知,尋找到邁向真理的鑰匙,那么……其他人呢?
這千千萬萬人,書不都白讀了?除了八股文章,數十年的寒窗,到底有什么用處?
在西山,他幡然醒悟了,此時王守仁的水平還很是有限,不過想來承襲了他恩師的所學,所指明的方向,卻是給吳世忠一種醐醍灌頂的感覺。
原來就是如此啊。
今日,他在陛下面前的失態,某種程度,是一種本能的反抗。
讀了程朱數十年,結果才發現,你特么的原來是在逗我,從前一直想不通程朱錯在何處,現在突然有了方向,于是乎開始矯枉過正了。
這就如歷史上清末的腐儒們,突然開眼看到了世界,那些被派去留洋的儒生們,漂洋過海,方才知道原來世界已是天翻地覆,于是乎,轉而對儒家滋生了無數的怨念,甚至有人憤恨的提出,中華之文化,俱都無用,不但要抨擊儒學,便連方塊字都看著礙眼,為了西化,恨不能用羅馬字母來取代方塊字的好。
這倒也未必是當初那些留洋派們瘋了,開始數典忘祖,更多的是,平生所學十數年,結果才發現,八股那一套,竟都是廢物!在德先生和賽先生面前,不堪一擊啊,因而生出了逆反心理,純屬矯枉過正。
吳世忠,就是矯枉過正,西山所學的道理,猶如他手中之劍,即便這些理論,還有許多未完善之處,可憑此劍,他恨不得將其直插朱夫子的心臟,你大爺,叫你忽悠我十幾年!
弘治皇帝看著吳世忠,哭笑不得了,他是無法理解吳世忠的感受的。
劉健則是痛心疾首地道:“退下!”
吳世忠顯得有些渾渾噩噩的,他知道自己犯錯了。
于是抱歉地看了一眼劉健,卻并沒有因為自己方才的行為而感覺到羞恥。
他自信自己雖是臣子,可是作為讀書人,自己說了應當說的話。
他行了禮,徐步告退。
暖閣里瞬間安靜了下來。
弘治皇帝微微皺眉,他迷茫地道:“這個吳世忠,他到底說了什么?”
沒有人回答他,因為吳世忠說的,只是只言片語,更像是瘋話。
弘治皇帝吁了口氣:“朕糊涂了。”搖了搖頭,眼中透露著不解。
可吳世忠的‘胡鬧’,卻是讓劉健心中開始不安起來。
一方面,是出于對吳世忠這個青年的擔心,畢竟能被劉健看中的人并不多,若是因為什么迷了心竅,從而誤了他一生,實是可惜啊。
另一方面,太子殿下,現在不是成日的往西山跑嗎?
那么……那西山……到底發生了什么?
可不管發生什么,時間還是一點點過去,中秋已至!
朝廷如往常一樣,開始沐休。
劉健難得的開始清閑起來。
他思慮再三,決心親自去西山看看,無論如何,他都要一探究竟,想要知道,這西山到底有什么名堂。
堂堂內閣首輔大學士,若是出訪,陣仗太大了,劉健不愿節外生枝,思來想去,尋了自己兒子來。
劉健有三個兒子,只可惜,兩個兒子都早卒,這第三子劉杰,卻沒什么出息,讀書不成,不過人還算安分,頂著一個秀才的功名,在家里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