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對養豬,有天然的抵觸,因為……他姓朱。
因而看到這些嚎叫的小豬仔們,朱厚照幾乎不忍去看。
劉瑾卻是開始流涎了,他腦海里頓時想起了什么,今日……今日……吃乳豬?
磨刀霍霍的漢子已站了起來,開始在刀上撒了一些酒,而后將刀放在火上烤了烤,便算消毒。
方繼藩還不打算提煉酒精,而是想先試試閹豬的效果。
因而消毒的措施,是簡陋了一些,緊接著,幾個人開始捉豬。
一連串不可描述的一幕之后,隨著那豬仔的哀嚎,劉瑾突覺得下身一緊,他似乎想到了當年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同樣的一把刀子,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咔擦一下,人生自此改變。
他腦海里一下子空白了,臉色蒼白,冷汗如黃豆一般滲出來。
眾人手忙腳亂的拿著艾草之類給豬的傷口開始包扎和消毒,緊接著,豬仔分為了兩隊,分別由幾戶人家領養。
一個讀書人擔負起了記錄的職責,要確保兩隊豬的飲食相同,記錄下每日重量的數據,同時還要注意發現可能發生的疾病。
在這里,讀書人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千萬別小看這些開墾和開溝渠遠遠不如農戶的人,他們最大的作用在于發現和記錄,從發現和記錄之中,尋到很多寶貴的經驗,這些經驗或者是無數次的比對,最終尋找到最佳的方法。
甚至每一只豬仔都進行了編號,喂食的食物也將不同,有的單純是一些不能培育的紅薯,有的是枯爛的蔓藤,甚至一些陳谷,乃至尋常的豬草。
朱厚照卻是覺得自己抑郁了,宛若另一個自己被人咔擦了一下,心……很疼。
方繼藩雖然反復地告訴他,此豬非彼朱,卻也不太濟事,既如此,方繼藩也沒什么可說的了。
天氣是愈發的冷了,風夾著雪,令人刺骨。
但是這樣的日子,暖棚的蔬果卻是開始暢銷了,一車車的蔬果送進了京師,幾乎不消多久就可以供應京師。
入宮的日子也越來越臨近。
某天,弘治皇帝如常的安坐在暖閣里,手里拿著一份自大同來的奏疏,心情不錯。
這個冬天,韃靼人已經不敢犯邊進犯了,屯田千戶所百來人在大同城外七十里處開始定居,那里有一處大明廢棄的軍塞,土地還算肥沃,為了防止意外,弘治皇帝特別朱批,命巡邊的軍馬要格外的注意這里。
這個冬天,有太多的好消息,而弘治皇帝最期待的,就屬休沐之日,即將來臨。
他已有兩個月沒有見過兒子了,天大的氣,在時間的消磨里,也已消了個無影無蹤。
于是,在休沐的這一天,他特地早起,便是想著到了暖閣后,一些召見幾位閣老,議完事之后,太子和方繼藩,怕已入宮覲見了。
事實上,張皇后比弘治皇帝更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