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實是他早就準備好了的,乃戚繼光的練兵之法,尤其里頭,有大量關于鴛鴦陣的作戰方法。
行軍打仗的事,方繼藩又不懂,而戚家軍,這名震天下的練兵之術,不抄怎么對得起自己?
“你好生將這部書看透了,不懂得地方,讓唐寅給你解釋,這兵,就按著上頭練。”
胡開山拜謝:“是,小人明白。”
“不要叫小人,我方繼藩是個很實在的人,不喜歡大家以主奴相稱,雖說平時都是我養著你,可這算什么呢?養你又咋了,不就是每日糟蹋十幾斤米,幾斤肉嗎?這值幾個錢。以后自稱在下吧。”
胡開山眼里模糊了。
遇到了方繼藩,才使自己有了清白之身,這些日子以來,確實吃了方家不少米,實在慚愧:“小人一定盡心盡力,為少爺練兵,小人就是小人,自方家收容了小人,小人便是少爺身邊的奴仆,這沒什么好避諱的。”
這時代的人,真的很實在啊。
看來自家的大米,沒有被白糟蹋。
方繼藩隨即看向唐寅。
唐寅得知自己即將回到江南,也是愣了。
按理來說,他是翰林,即便是有差事,也不可任官三百里,大明的官員,是不能回原籍做官的。
可這一次,顯然是身負重任,平倭……自己成嗎?
自己的幾個師兄,而今都已嶄露頭角,只有自己這江南才子,名為才子,可實際上呢,卻是碌碌無為,他沉默了片刻,心里有些緊張,可又有一些期待。
倘若他還是從前那個唐寅,唯一的目標,可能就是考上了進士,而后一輩子做一個官老爺,這是所有人的最高理想,想來,也是唐寅的理想。
可是……
而今,在恩師門下,卻不同了。
恩師門下,沒有庸人。
一個都沒有。
大師兄歐陽志,保衛錦州有大功。小師弟王守仁,桃李滿天下。便連徐經,都已出海。哪怕是那徒孫劉杰,而今,平定朝鮮,大功于朝。
這是何其大的壓力啊,當初,那個狂傲的江南才子,而今,卻開始自卑起來。
他極渴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如大師兄和小師弟哪怕是自己的徒孫一般,立下功業。
想了想,唐寅咬牙切齒:“學生定不辱使命。”
方繼藩道:“你起來,我有話和你說,先從招募士兵開始。”
方繼藩開始給他傳授機宜。
唐寅極認真的聽著,可一聽,有點糊涂了:“為何招募義烏兵和永康兵?”
方繼藩極有耐心的道:“因為他們勇氣可嘉,力氣也大,善于游泳,雖然可能桀驁不馴,可只要以嚴厲的軍法維持軍紀,這些人,便是精銳。”
唐寅想了想:“可是恩師……學生雖是南直隸的人,可江浙之事,也略知一二,其實一直不太明白,為何……”
方繼藩有點無語:“因為這些人……窮!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