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抱病請求在家歇養的大臣不少。
弘治皇帝看著一份份告假的奏疏,有點懵。
劉健舊疾復發。
謝遷身體不爽。
禮部尚書張升昨夜崴腳。
翰林大學士……
理由不一而足。
當然,人家用的還是春秋筆法,雖說抱病,話卻沒說死,留有了一絲余地,大致的意思是,可能身體不太舒服,所以……嗯……歇一歇。
弘治皇帝抬眸,看了一眼一旁的蕭敬。
蕭敬笑吟吟的道:“今日乃是盛會,新學近來流行,而那理學大儒……”
弘治皇帝頷首。
這是士林中的大事啊,難怪有人要告病了,多半是心癢難耐,實在是想去看看,因而他們用了春秋筆法,畢竟,直接說皇上,我想去湊湊熱鬧,弘治皇帝寬宏,想來是會恩準的,可奏疏是會存檔的啊,若是送去了翰林院,或是記錄了下來,傳出去,對朝廷的聲譽有影響。
而告病,不是給皇帝看的,其實是給天下人看的;大明朝的大臣,斷然是不會因為湊熱鬧就告假的,開玩笑,不病的喘不過氣,敢休息嗎?
奏疏的背后,則是暗示了皇帝,他們不是真的病了,而是……另有隱情。
弘治皇帝笑道:“還真是適逢其會啊,朕……竟也好奇起來。”
正在這時,外頭有小宦官進來,道:“陛下,內閣大學士李東陽,兵部尚書馬文升求見。”
弘治皇帝剛剛起心動念,聞言,愣了一下。
還真是沒法兒休息啊。
想了想,低頭看了告假的奏疏。弘治皇帝道:“告訴他們,今日不必奏事。”
“陛下,他們都到……”
弘治皇帝風淡云輕的道:“就說朕略染風寒,身子,有些不適,打發他們回去。”
“遵旨。”
弘治皇帝起身,看了一眼蕭敬。
蕭敬已明白了什么。
弘治皇帝交代道:“不要大張旗鼓。”
“奴婢知道。”
“太子人呢?”
“太子殿下肯定會去湊熱鬧的,想來,早就在西山了吧。”
弘治皇帝咬牙切齒:“有熱鬧他便去湊,一點威嚴都沒有。”
“是呢。”蕭敬心里在琢磨,陛下……不也要去湊熱鬧嗎?當然,他不敢說:“殿下年紀還小,自然……頑皮一些。”
“準備去吧。”
……………………
鴻臚寺里,一群人匆匆的走出來。
走在前頭,乃朝鮮國王李懌。
其后,乃是兩個朝鮮國的使臣。
他們都穿著綸巾儒杉,顯得英姿勃發,因為是便裝出行,不好勞煩鴻臚寺的官吏,因而帶了銀子,便出來了。于是其中有使臣先行去雇轎,鴻臚寺外,還真有轎夫,與這使臣討價還價:“西山,遠著呢,三百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