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健心滿意足的走了,走路帶風,等他鉆入轎子的那一刻,心里很踏實。
自己的兒子,有長進了啊,此去朝鮮國,值了。
這方繼藩,倒還真有幾分本事。
劉健滿心的欣慰。
這下放心了,嗯……當值去。
嗯?陛下呢?陛下走了嗎?
…………
王華在人群里,深深的凝望了一眼王守仁,微微一笑,心里一塊大石落地。
也走了。
…………
事實上,文素臣還是走了,雖然方繼藩一再請他坐會兒,要請他喝茶,可文素臣依舊還是不愿留下,這茶水,喝的傷心傷肺啊,他這一走,來助威的人,便立即走了個大半。
于是一下子,西山清冷了下來。
李懌似跟屁蟲一樣,跟在方繼藩身后。
在劉杰的吹捧之下,在他心里,方繼藩早已成了他心目中,諸葛孔明一樣的形象。
沒錯,朝鮮國人,也愛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流傳入朝鮮國之后,早就在朝鮮國流行,反正他們的貴族和士人,寫的也是漢字,所以讀起來,并沒有多少的妨礙。
這關圣人、諸葛孔明的形象,簡直就是深入人心,拿著一部三國演義當兵法書也很流行。
李懌,他還是個孩子啊,孩子心目中,一旦認定了誰比較厲害,自然也就容易滋生崇拜之心。
方繼藩看著李懌:“打算在此盤桓多久。”
“一年。”
方繼藩噢了一聲:“那就進西山書院吧。”
李懌點頭:“此學生所愿。”
方繼藩想了想,他大抵知道,李懌這樣年輕的國王,完全是靠朝鮮國內的兩班貴族們捧起來的,說穿了,他雖得到了朝廷的冊封,可在歷史上,卻一直受制于兩班貴族。
卻是不知,這一年在西山讀書的經歷,會不會讓朝鮮國的進程,帶向何方。
方繼藩其實不太喜歡留學生的,把自己的東西交給外國人,會不會算是資敵呢?
可看著李懌一臉崇拜的樣子。
方繼藩樂了:“我很喜歡吃人參。”
“有啊。”李懌道:“巧的很,朝鮮國盛產人參,恩師要多少。”
是啊,真的巧啊。
方繼藩想了想:“也不必太多,為師的壽命,大抵也就剩下七八十年,不能再多了,每日若是吃一斤,呃,我算算,來人,拿算盤來。”
“……”李懌的笑容,逐漸消失,其實……不必去算,他也大抵知道,這可能是一個天文數目了。
師祖的身子,這樣滋補,真的好嗎?
無論如何,這個留學生,算是收下了。
不過此時的朝鮮國,確實和大明同文同種,方繼藩看著李懌的時候,幾乎沒有任何的違和感,所以……不急,不急,以后慢慢灌輸一點東西吧。你就算直男,我都能將你掰彎,啊,不對,是一定要給你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