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弘治皇帝的反應,方繼藩像是早就知道似的,此時接著道:“這是因為士紳在納糧之后,也未必能使自己有好處。因而這天下士紳一聽到納糧,就勢必群起而攻之。”
“所以眼下要解決根本問題,就必須讓他們知道,朝廷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做到這一點,讓他們真正嘗到了甜頭,到時,即便會有牢騷,可他們的抵抗也斷不會如此激烈了。”
弘治皇帝皺了皺眉,若有所思,口里則道:“現在,難道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嗎?”
方繼藩沉默了很久,而后道:“兒臣不想深入探討這個問題,畢竟事情只能一件一件的解決,兒臣所說的用之于民,是在于那種看得見,摸的著的好處。”
“好吧。”弘治皇帝始終凝眉:“你繼續說下去。”
“所以,可先在一縣做嘗試,至少先將反抗降到最低,若是這士紳一體納糧,在該縣得以解決,再徐徐圖之,慢慢的推廣。不妨我們將該縣稱之為模范縣。”
模范縣……
弘治皇帝不禁一怔,方繼藩總能給他們冒出新鮮東西。
不過現在最重要的是問題能得以解決。
弘治皇帝苦笑道:“哪個縣可以?”
方繼藩想了想,才道:“最好先從近處著手,不如從保定府定興縣開始,那兒距離京師足夠近,一旦有事,朝廷可以立即解決,防止事態擴大。”
弘治皇帝微微低頭思索了一下,隨即點了點頭道:“新城距離定興也不過百來里而已,確實不成問題。
方繼藩又道:“除此之外,還得派一個有膽有識之人。兒臣思來想去,臣的門生歐陽志前往較為適合。”
“歐陽志……”
所有人都面面相覷。
這方繼藩,可真下本錢啊。
自己的首席大弟子,居然派了去,這不就擺明了就是向天下人宣告,沒錯,這餿主意是我方繼藩出的,來打我啊,笨蛋們。
劉健等人,原以為方繼藩會做縮頭烏龜,誰曉得這方繼藩竟還很有擔當。
弘治皇帝卻是眉毛一挑:“歐陽志他是翰林侍讀學士,身份清貴,只做一個小小縣令?”
方繼藩正色道:“他依舊還是翰林侍讀學士,這樣做,也說明了朝廷對定興縣的重視。除此之外,兒臣斗膽以為,暫時不能以士紳納糧去定興立這個標榜,不妨……先尋個明目,不如說募捐之類。”
這倒是好主意,起碼不會一下子激起士紳的反感。
弘治皇帝點頭:“還有呢?”
“還有……”方繼藩嘿嘿笑道:“還有,就看歐陽志了,看他能不能頂住壓力。”
“只要頂過去,事情便罷,頂不過去,就全盤皆輸,兒臣就當沒了這個徒弟。”
說罷,方繼藩看了劉健等人一眼,而后又道:“而劉公等人,只怕未來的日子也不好過了。”
弘治皇帝踟躕著:“你有把握?”
方繼藩道:“只有三成把握。”深吸一口氣之后:“可是……若能辦成,便是利在千秋之舉。陛下,試一試吧,反正就算是輸了,于陛下也是無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