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國富論,國富論是有違孔孟之道的,里頭的東西,說是壞人心術,都不為過。
本來上了期刊,就已是天下嘩然,現在……陛下居然讓劉文善在筳講時講這個。
翰林大學士沈文汗顏,心里說,也虧得劉文善是方繼藩的弟子,否則,早就被人弄死了。
劉文善板著臉,出班,他不理會同僚們異樣的目光,事實上,他在翰林院,歷來獨來獨往,反而下了值,去了西山,頓時和無數的師兄弟打成一片。
至于翰林之中,也有一些如劉杰之類,這些劉文善的師侄們,卻是對師叔即將要開始的闡述,滿懷期待。
弘治皇帝四顧左右,笑了:“此學,朕也不知好壞,可聽聽,總是無礙的,所以,召內閣諸卿,還有太子和繼藩來,大家都聽聽,或許……能有所領悟,劉卿家,你不必害怕,來人,給他斟茶來,慢慢的講。”
弘治皇帝,確實是有很多地方,不太明白,非要請劉文善來說一說不可。
其他方面,他未必認同劉文善,可劉文善在國富論之中,將稅制的改革,認為這是國家富強的根本之道,卻正好契合了當下弘治皇帝力推的變法,這也是為何弘治皇帝,召集重臣,連帶著太子和方繼藩一道來旁聽的原因。
這是一個信號。
至于別人怎么解讀,是別人的事。
趁著宦官去給劉文善取茶的功夫。
弘治皇帝笑吟吟的看著李東陽:“李卿家。”
“臣在。”李東陽道。
弘治皇帝淡淡道:“據說……李卿家遭遇人攔車狀告?”
李東陽頷首點頭:“是的,這是三日之前的事,西山縣,有一人,叫賈青,家中六口人,被惡鄰葉言盡殺,含著天大的冤屈,攔住了老臣的車馬……”
李東陽顯得很冷靜,頓了頓,繼續娓娓動聽道:“老臣看過訴狀之后,有些失態,本來,隨意攔車狀告,需先打板子,再問案由,只是這賈青,遭遇滅門,實是慘不忍睹,是以,老臣免了他的攔車之罪,將其訴狀,發順天府審斷了。”
弘治皇帝不斷點頭,心里想,若換做是朕,遇到這樣的事,終究,也無法漠視吧。
他心里吁了口氣。
隨即道:“此案,如何了?”
“順天府府尹收到了訴狀,不敢怠慢,連夜收押了葉言,次日過審,一審之下,果然查獲了不少人證物證,此案實是喪心病狂,受害者之中,竟還有一個四歲的孩子,法網恢恢,疏而不漏,葉言已是天理不容,因而,迅速的結案,判了一個斬立決,已上報了刑部和大理寺,就等刑部和大理寺圈決。以老臣之見,這刑部和大理寺……今日就會有結果,到時,要報到陛下的御案前,就等陛下圈決!”
弘治皇帝面帶怒容,一般情況,除非是十惡不赦,極少有斬立決的罪犯的。大多都選擇秋后問斬……
除非似犯下十惡不赦的罪狀。
弘治皇帝是寬厚的人,每年圈決秋后問斬的人并不多,一旦皇帝不圈決,該犯就可以在牢獄里多活一年,等待下一次,繼續圈決。
當然……運氣好,若是遇到了大赦天下,這條命,便算是保下來了。
可現在,弘治皇帝也憤慨起來,鐵青著臉:“如此大惡,若是大理寺報上來,朕自有決斷。”
自有決斷的意思……自然是……
李東陽抱拳:“陛下圣明。”
卻在此時……
說時遲那時快。
外頭竟有宦官,探頭探腦。
弘治皇帝道:“何事。”
“陛下,大理寺送來急奏。”
弘治皇帝道:“取來。”
那宦官不敢怠慢,匆匆將急奏送進來。
弘治皇帝低頭一看,不正是大理寺核實了案情,請自己定奪嗎?
最下方,是斬立決三字。
順天府和大理寺的效率極快,畢竟這是內閣大學士親口要求審訊的案子,而且,這起案子,可謂是觸目驚心。
弘治皇帝心里想,真是罄竹難書,連個四歲的孩子竟都不放過,心里……頓時大怒,提起朱筆,直接畫了個圈:“送順天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