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等人,看著自己的恩師,眼里都放著光。
革新科舉。
這是千年大計啊。
而現在,恩師給予了一個舞臺,這些年輕人,統統都站在了舞臺的中央,恩師每人塞給了他們一支筆,給了他們一張白紙,供他們在這白紙上,隨意的潑墨。
他們的骨子里,本質上還是讀書人。
孔圣人的學問,雖然被歪曲,到了后世,成為了士紳們的工具。
可不得不說,圣人的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依舊根植在無數人的心中。
固然有卑鄙者,用君子不立危墻之下,來掩飾自己的懦弱,有人抱著祖宗成法不可變,來鞏固自己的利益。
可是,依舊還涌現出了一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士大夫。
沒錯……方繼藩就是后者。
他的高尚,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弟子。
王守仁深深的看著自己的恩師,此刻,他的面上,竟有了幾分波瀾。
唐寅掩飾著自己內心的激動。
江臣和劉文善,沉默不言,可胸膛起伏的厲害。
只有歐陽志,面帶平和,眸如古井無波,氣定神閑。
方繼藩揮手:“好好干!”
好好干,這輕巧的三個字。
讓四個弟子,眼圈都紅了。
這是何等的信任。
恩師不但言傳身教,還是自己的知己,他所托付的信任,是這些弟子們,畢生的財富。
歐陽志開始領頭,緊接著,弟子們開始討論。
最終,方案還是出來。科舉是好的,新制需充分的取新制的精華,去其糟糠。
譬如,進行統一的考試,用嚴厲的制度,來保障考試的順利。
同時……
一個又一個細則,擬定出來。
半個多月,一個草案成型。
歐陽志將草案送到方繼藩面前時,方繼藩見他一副憔悴的模樣,心里有些疼,這些弟子,個個都是屬牛的,方繼藩就喜歡勤快人。像那些好吃懶做的,不配做自己的弟子。
“恩師,請看看。”
方繼藩沒看,收起來:“不必看了,我這就去尋劉公,看看他有什么建議。”
劉公乃是內閣首輔,他的建議,還是需接受的。
歐陽志沉默了片刻,可不等他沉默,方繼藩已帶著章程,飛快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