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榮道:“不到萬不得已時不要用,知道嗎?”
“什么時候才是萬不得已。”方小藩抬頭。
“就是闖了大禍的時候。”
“懂了!平常的小禍,就是我哥教的。”
朱秀榮:“……”
“你那表格,到底是什么,當真有用?”
方小藩道:“你瞧好吧,我已以內閣的名義,托人印制了,過幾日,還要召集一批書吏,讓他們學習這表格的用法。”
“乖!”朱秀榮笑了笑,又摸她的手。
“嫂子,我還有一個秘密……”方小藩突然又想起什么。
朱秀榮很認真的看著方小藩,認真的告誡道:“我不聽你的秘密了,你需記得一件事,既然是秘密,就要永遠攔在肚子里,哪怕是嫂子也不能說,知道嗎。”
“噢。”朱秀榮顯得遺憾。
…………
京里這幾日……突然傳瘋了。
昌平是個好地方啊。
這是從昌平來的商賈那兒傳出的消息,卻不知何故,很快就引起了輿論的沸騰。
據說,自打毛紀和他的弟子們到了昌平,教化周遭的百姓,那大楊山一帶,可謂是雞犬相聞,百姓們得了教化,竟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士紳們樂善好施,捐納銀錢,修橋鋪路,讀書的風氣,瞬間彌漫,便連三歲稚童,竟已可背誦論語。
這消息,像是要炸開一般。
平時所有的人,都關注著保定布政使司。
現在一下子,仿佛有了新的亮點。
人們紛紛傳頌著這消息,添油加醋的人越來越多。
而得到了消息的人,更是興奮無比。
當然,偶爾也有一些雜音,無非是說,大楊山那里,并沒有什么不同。
不過這些雜音,并非是主流。
翰林院里,一下子沸騰了。
人們爭相傳頌。
都察院,更是人聲鼎沸。
“聽說了嗎?大楊山,成了圣人的世界了,宛如桃花源哪。”
“近些年來,道德敗壞,人心不古,人們只知銅臭,罷罷罷……不說這些。”
這消息,對于許多人而言,不啻是一顆釘心丸。
憑什么就你們保定布政使司的新政能掙銀子,這有什么了不起,只要通過教化,這大治之世,照樣可以實現。
士林轟動。
人的心理就是如此。
他們總是希望相信自己所相信的東西。
哪怕是偶爾有雜音,也只當是某些‘人’,借機詆毀。
趁勢,關于毛紀先生的書籍,竟也被人印刷了出來,在京里四處兜售。
這毛紀先生關于理學的新闡述,確實讓人耳目一新。
讀書人爭相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