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現在……你這是要挖大家的根哪。
因而,彈劾京察的人不在少數,可謂是怨聲載道。
這明顯給予了弘治皇帝不少的壓力。
可弘治皇帝依舊不為所動,只是為之氣悶了一些罷了。
弘治皇帝命錦衣衛去打探輿論,可蕭敬連著幾日,都不敢將廠衛的奏報送上來。
弘治皇帝看了蕭敬一眼,不禁道:“蕭伴伴,錦衣衛的奏報之中,為何如此潦草和敷衍?”
蕭敬只默默的低著頭,不敢做聲。
弘治皇帝微微皺眉,淡淡道:“你瞞了朕什么嗎?”
蕭敬就連忙拜倒道:“奴婢萬死。”
“你一個奴婢,竟也敢隱瞞朕?”弘治皇帝瞪著蕭敬,臉色鐵青,狠狠的斥責。
蕭敬一臉驚懼,卻又帶著猶豫:“奴婢……奴婢……”
弘治皇帝冷著臉,冷冷的吐出兩個字:“取來!”
蕭敬沉吟了片刻,最終只好道:“遵旨。”
說著,他只好親自去了東廠,取出了一沓奏報。
弘治皇帝接過,這里頭,多是刺探士林的奏報。
隨手打開,這一看之下,雖是心里已有準備,卻還不禁為之氣結。
里頭將京察,幾乎已經比作了《史記周本紀》中周厲王時期的道路以目了,各種嬉笑怒罵,表面上只是罵京察,可實際上,卻是對這些京察使們各種的丑化,認為這是排除異己,是朝中出了大奸。
若只是稍稍往深里一想,這背后,又何嘗不是將當今皇帝,比作了周厲王和隋煬帝?
弘治皇帝臉色很陰沉,卻是不露聲色。
他面上沒有絲毫的表情,只將一件件的奏報,耐心的看完。
讀書人們總希望以座談和詩會的形勢聚在一起,在一起,那就難免會有議論。
而這些議論,甚至有一些是不堪入目的。
統統看完之后,弘治皇帝面無表情的將這些奏報擱置到了一邊,淡淡的道:“現在的讀書人,已敢這樣的言事了嗎?”
“陛下……”蕭敬看著面無表情的弘治皇帝,心里拿不住主意,戰戰兢兢的道:“他們歷來膽大包天,什么都敢說的……”
弘治皇帝卻是吁了口氣:“哎……當初朕不甚圣明,百姓疾苦的時候,他們稱朕為仁君和圣君,可當朕勵精圖治,百姓們日子越來越好的時候,他們卻將朕當做了周厲王和隋煬帝,由著他們去吧。”
弘治皇帝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不然,自己又能將這些人怎么辦呢?
嘴長在他們的身上,且這些人厲害之處就在于,他們總是借古諷今,陰陽怪氣,你想要抓住他們的話柄,也難。
索性……只好由著去了。
看著弘治皇帝沒有太過生氣,蕭敬終于松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