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之后,咱們就派出商隊,定能得到不菲的利潤。前期可能股價,只會微微上張,獲利大,可是兒臣估計,過了一段時間之后,將有暴漲的可能。”
“暴漲的可能?”弘治皇帝不禁興致高漲:“說說看。”
“陛下您想想看,咱們送去大儒啊,這些儒生們若是在奧斯曼站住了腳,這位蘇萊曼殿下,將來承繼了奧斯曼祖宗的基業,他們豈不就成了寵臣?”
“一旦成為了寵臣,或是有人成為了封疆大吏,他們豈不是會有很多很多的銀子。”
弘治皇帝皺眉:“你怎么知道他們會有很多很多的銀子。”
“這……”方繼藩沉默了片刻:“在大明,他們也是這樣做的呀。”
“是嘛?”弘治皇帝一臉狐疑:“你繼續說下去。”
“所謂狡兔三窟,他們畢竟是在外為官,心里終究不踏實,少不得,他們要想方設法,將銀子,輸送到自己的老家來,那么,他們通過什么呢?當然是商隊,利用商隊,將這些金銀,變成合法的寶鈔,如此一來,商隊將獲得暴利啊。到了那時,這商隊的利潤,直接暴漲,陛下您猜想,它的股價會如何呢?”
“對于奧斯曼,陛下顯出了慷慨,陛下分文不取,商貿還加深了兩國的往來。而對那些儒生,也并非是壞的結果,陛下給與了他們一個用武之地。這是兩全其美的好事啊。”
弘治皇帝的腦袋,開始飛快的轉動。
嗯……先是送人,之后商隊,商隊上市,此后人得銀子,銀子再商隊之中開始變成了合法的寶鈔,寶鈔再以利潤的形式,轉化為利潤,利潤推動了股價的上漲,最終……握有大量資本的宮中,獲得巨大的利潤。
這里頭,至少繞了七八個圈子。
當然…唯一的問題是……這里頭但凡有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前功盡棄。
它當真就能像方繼藩所言的那樣,每一處都沒問題嘛?
這是弘治皇帝所懷疑的。
他看向方繼藩:“這些儒生,可以在奧斯曼有所作為?”
他的口氣透著不自信。
方繼藩朝弘治皇帝重重的點頭。
“陛下,這些儒生,統統都是人才,說實話,要將他們送走,兒臣還有些舍不得呢,這樣的人才去了奧斯曼,想不成才,都是老天沒眼。何況,那蘇萊曼王子,乃是雄才大略之人,他極想擺脫先祖的光環,成為一代雄主,做出經天緯地之事,勢必……要另辟蹊蹺,而這些儒生給了他,定能如虎添翼。”
弘治皇帝聽著,怎么覺得不靠譜,他不禁又皺眉。
“你這般說,豈不是說,奧斯曼國,將成我大明心腹大患。”
“……”方繼藩一愣,隨即道:“其實……也沒這么厲害,兒臣是夸張了一些,不過……兒臣可以保證,他們可以在奧斯曼得到重用,甚至很快,取代奧斯曼的舊貴。”
弘治皇帝頷首,大明與奧斯曼,相隔甚遠,而且暫時,彼此都有共同的敵人,弘治皇帝繼續道:“你又能保證,這些人會……嗯……會得到許多的金銀,而后通過商隊送回來。”
“這是當然,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些儒生,歷來考慮是極長遠的,那里畢竟不是他們的家鄉,他們絕大所數的族人,終究還是在我大明,再者說了,哪怕是一朝得勢,未來,也難免會有反復,他們免不得,要悄然將金銀給送出去,可能與大明有交集的,在奧斯曼,除了商隊,還有誰呢?陛下放心,兒臣有九成把握。”
即便方繼藩再三解釋,弘治皇帝還是覺得很不靠譜。
可……
哎……
他嘆了口氣:“九成把握,看來你對此,很有信心。”
方繼藩道:“陛下,兒臣萬死,太子殿下,還和兒臣打賭了,說是要拿鎮國府做賭注,當然,兒臣雖是答應,卻也知道,太子殿下乃是說笑的,當不得真。”